注释(第16/26页)
[378]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大画家、雕刻家。代表作有《摩西》、《思想者》、《晨》、《暮》(大力士雕)及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
[379]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画家、雕刻家。代表作为《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后者又名《瑶公特》,人称“永恒的微笑”,其“声名、荣誉及其普遍性几乎把达·芬奇的其他的杰作都掩蔽了”(傅雷语)。
[380]帕米贾尼诺(1503-1540),意大利画家。
[381]贝多芬(1770-1827),德国大作曲家。最著名作品有第三、第五、第九交响乐。
[382]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音乐戏剧家。歌剧代表作《漂泊的荷兰人》创作于1842年。
[383]莫扎特(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天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的中心人物。莫扎特的音乐使西方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1787年虽获奥室约瑟夫二世的宫廷作曲师职,但薪俸微薄,终因贫病而死。
[384]威尔地(1813-1901),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其三部名作《弄臣》、《游吟诗人》及《茶花女》于1851、1853年相继问世,使他成为意大利家喻户晓的著名歌剧作曲家。
[385]西罗尼(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代表作有《塞维利亚理发师》。
[386]赛里姆·赛尔基斯(?—1927),黎巴嫩文学家,《赛尔基斯》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有《王国秘密》等。
[387]穆斯塔法·曼法鲁蒂(1876-1934),埃及作家、学者。著有《观点集》、《泪珠集》,还有译作数部。
[388]《沃尔黛·哈妮》,系纪伯伦短篇小说集《叛逆的灵魂》中的第一篇,发表于1908年。
[389]《支持者报》,由艾哈迈德·马齐和阿里·优素福于1889年创办于开罗。
[390]该书尚未发表。
[391]萨尼山、米扎布山,均在黎巴嫩境内。
[392]朱庇特,古罗马和意大利的主神,相当于希腊的宙斯,是天空的主宰。它最古老的称号是赐光朱庇特,有雨神朱庇特和雷神朱庇特。
[393]阿施塔特,古代近东地位所崇拜的女神。《圣经·旧约》称之为亚斯他录。司爱情和战争。
[394]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具有多种职能和意义的神,在一切希腊神当中被崇奉得最广泛,也最有影响。在艺术作品中,阿波罗被表现为一位裸体或穿袍子的无须少年,手里常常拿着一张弓或一把里拉琴。
[395]拉辛(1639-1699),法国著名悲剧诗人。主要剧作有《安德罗玛克》、《菲德拉》和《布里塔尼居斯》等。
[396]高乃依(1606-1684),法国剧作家。主要作品有《梅丽特》、《梅黛》、《熙德》、《贺拉斯》、《西拿》等。
[397]莫里哀(1622-1673),法国古典主义时期著名剧作家,是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主要剧作有《愤世嫉俗》、《屈打成医》、《吝啬鬼》、《贵人迷》和《女学者》等。
[398]伏尔泰(1694-1778),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主要历史著作有《查理十二世》、《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五十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
[399]柯罗(1796-1875),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其名作《纳尔尼大桥》是比较典型的风景范例,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另有《意大利城堡》、《圣安哲罗堡》、《孟特老丹的回忆》、《芒特的嫩叶》、《读书间歇的女人》等作品。
[400]布特鲁斯,纪伯伦同母异父的哥哥,1902年3月12日死于肺病,年仅25岁。
[401]“迈瓦利亚”,音译,意为“主人公呀”。是叙利亚地区反复重唱的一种民歌,因为每一句尾都要唱“主人公呀”,故把这种民歌称为“迈瓦利亚”情歌。
[402]“欧卡兹集市”,阿拉伯蒙昧时期著名集市,位于今沙特阿拉伯境内塔伊夫东北约35公里处。每年11月(当地历法)前二十天为集日,届时阿拉伯半岛各地人都来此赶集。不仅限于经济贸易,还是文化交流中心。各部族的诗人、演说家会聚于此,争相吟诵自己的新作,炫耀自己,赞美本部落,同时攻击、讽刺敌对部落,并要求权威对他们的诗歌进行评判,选出佳作。欧卡兹集市在形成统一的标准阿拉伯文学语言方面起过很大作用。
[403]阿拉丁,即《一千零一夜》中“神灯”里的主人。
[404]布特鲁斯·布斯塔尼(1898-1969),黎巴嫩作家,文学批评家。著有《阿拉伯文学家》、《骑士诗人》等。
[405]时值埃及大学为哈利勒·穆特朗举行表彰会,纪伯伦将该信作为《巴勒贝克诗人》贺词的“序”寄给《赛尔基斯杂志》。《巴勒贝克诗人》后收在纪伯伦的散文集《暴风集》里。——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