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4/26页)

[306]《被折断的翅膀》,纪伯伦的中篇小说。

[307]即1919年在纽约出版的《绘画二十幅》。

[308]亚伯拉罕,《圣经》人物,是希伯来人,挪亚长子闪的后代,他拉的儿子,哈兰的哥哥。他原名亚伯兰,九十九岁时,上帝向他显现,并对他说:“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上帝命他将亚伯兰之名改为亚伯拉罕,意为“多国之父”。

[309]埃齐尔,位于黎巴嫩山凯斯来瓦尼省的城镇,距梅娅·齐雅黛的故乡舍哈图勒村很近。——原注

[310]《泪与笑》,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出版于1914年。

[311]《草原新娘》,系纪伯伦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收有《世代灰烬与永恒之火》、《玛尔塔·芭妮娅》和《痴癫约翰》等三篇短篇。出版于1906年。

[312]《侨民报》系米哈依勒·鲁斯图姆于1895年在美国创办的阿拉伯文报纸。

[313]夏勒·介兰(1873-1907),法国诗人。

[314]卡里埃(1849-1907),法国油画家、石板画家和雕刻家,以描写天伦之情及知名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肖像著名。

[315]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受文学和美术中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影响而创造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和声与音乐结构体系。

[316]基布尔所编版本,此处为:“梅娅,我属于生活赐予其朋伴、亲近人和敬仰者的那种人。”——原注

[317]芭希萨·巴迪娅,是埃及女文学家麦里克·哈芙妮·纳绥福(1886-1918)的笔名,意为“荒漠女探险家”。1920年出版的《芭希萨·巴迪娅》是梅娅·齐雅黛为这位女文学家写的传记。

[318]《先行者》,出版于1920年。

[319]《暴风集》,出版于1920年。

[320]《圣经》“约翰福音”之“在毕士大池边治病”载:“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痊愈了。”

[321]此信的第一、二页丢失。——原注

[322]“过度疲劳造成神经紊乱,营养缺少导致心功能失调,心动过速是其必然结果。脉搏每分钟115次,而正常脉搏则为每分钟80次。”——原注

[323]玛莉系梅娅的原名。——原注

[324]约伯,《圣经》中的人物,著名富豪和义士。他为人善良,忠于上帝。虽遭种种磨难,但仍然忠于上帝。他是坚强、忍耐的象征。

[325]《蓝色火焰》一书的研究者赛勒玛·埃扎维·奥尼(1916-1956),在黎波里文学家书稿中发现的。——原注

[326]《硕果压魂》一文收入《珍趣篇》。

[327]拿萨勒,梅娅出生地。

[328]贝什里,纪伯伦的出生地。

[329]玛丽娅,梅娅的东方名字。——原注

[330]“你是伊赫顿人”,指齐雅黛家族原本归属于黎巴嫩北部的有名的望族之家伊赫顿家族。——原注

[331]“鲁尔”,是德国的一条河名,穿过煤矿和金属矿地区。该矿区以“鲁尔”而闻名。1923-1925年间,以德国未执行《凡尔赛条约》有关条款为由,法国占领了鲁尔矿区。

[332]《先知》,是纪伯伦用英文写的最享盛名的散文诗,发表于1923年。这封信上没有年份,但可推算写于1923年。

[333]德·夏凡纳(1824-1898),十九世纪法国象征派画家的代表,代表作有保护巴黎的圣女热纳维埃芙系列壁画。

[334]德拉克洛瓦(1798-1863),法国著名浪漫派画家。代表作有《自由引导着人民》、《墓地少年》、《希阿岛的屠杀》等。

[335]卡里埃(1849-1906),法国油画家、石版画家和雕刻家,以描绘天伦之情及知名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肖像著名。

[336]晡时,指下午的三点到五点。

[337]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著名唯理论哲学家。他是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宣称感情性知识不可靠,只有通过理性的直觉和推理,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著作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

[338]此为从纽约寄发邮戳上的日期。

[339]该日期是该信从纽约发出时信封上的邮戳所示。

[340]在这封信末,纪伯伦画了一只托着火焰的手,以示他对梅娅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