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5/26页)

[341]——原注此信既无月日,亦无写信地点。

[342]曼特尼亚(1431-1506),十五世纪意大利以帕多瓦城为核心的地方画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哀悼基督》、《圣雅各前往受刑》、《圣赛巴斯提安》、《死去的基督》等。

[343]《旅行家》,是一份侨民报,由“笔会”会员、文学家阿卜杜·迈西哈·哈达德于1912年在纽约创办,一直持续发行到1957年。——原注

[344]阿施塔特,古代近东地区所崇拜的女神,即基督教《圣经·旧约》所称亚斯他录,司爱情和战争。亦译作“阿斯塔特”。

[345]坦木兹,即阿多尼斯,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深受阿佛洛狄忒女神的宠爱。

[346]乌夫甘,位于黎巴嫩山中的一个村庄,那里有阿多尼斯(或坦木兹)和阿施塔特神庙遗址,还有一个岩洞,易卜拉欣河从中流出。——原注

[347]此信无月日。

[348]该信自纽约发出的具体日期不清楚。——原注

[349]邵基(1869-1932),埃及诗人。曾是御前诗人,在各种节日和盛会上,吟诵为王室歌功颂德的长诗。埃及王室被废黜,诗人于1915年流放西班牙。1919年革命后重返祖国,开始新的创作生涯。1927年举行《邵基诗集》出版庆祝会,与会诗人为邵基戴上“诗王”桂冠。

[350]达穆斯(1888-1957),黎巴嫩诗人。诗句艰涩隐晦,令人难解。

[351]济慈(1795-1821),英国著名浪漫诗人。

[352]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浪漫诗人。

[353]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对纪伯伦的文学创作有影响。

[354]麦杰农·莱伊拉,阿拉伯伍麦叶王朝诗人,原名盖斯·本·穆劳瓦哈。自幼爱上美女莱伊拉,求婚不果,游吟沙漠,因痴情而死,终葬于沙漠。爱情悲剧,久传世间。

[355]该信日期为到达开罗邮戳上所标。——原注

[356]此信无月日,也是《蓝色火焰》一书所未收入的。

[357]这是纪伯伦发给梅娅的一封电报(英文)。

[358]此信原文上没有年、月、日。白兰德·哈伊戴里教授确定为1928年。

[359]这一段与1931年3月26日信的第一段相同。——原注

[360]纪伯伦从贝鲁特写信给在贝什里的父亲,以便让父亲对妹妹玛尔雅娜和苏尔丹娜放心。因为他在海外的一位亲戚写信给纪伯伦的父亲,信中告诉他的那两个女儿病了,故父亲深感不安,但也没留心写信的日期是4月1日——“愚人节”。——原注

[361]艾斯阿德,即艾斯阿德·鲁斯图姆(1878-1969),黎巴嫩侨民诗人。

[362]太子星,即北斗第一星。

[363]舍卜勒·丹姆斯,文学家,曾在议会中任地区代表多届。

[364]《叛逆的灵魂》系纪伯伦的短篇小说集,于1908年出版问世。

[365]华盛顿大街21号,是《侨民报》编辑部地址。

[366]玛尔雅娜,纪伯伦的妹妹。

[367]大卫,犹太及以色列王,即古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国王。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974年在位。长相美俊,能写诗,会弹琴,又智勇善战。

[368]所罗门,大卫之子,以色列最伟大的国王。他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写过1000首诗歌,其中主要是《圣经》中所收《雅歌》。

[369]艾什阿亚(活动于公元前八世纪),以色列的伟大先知之一。

[370]吉尔马努斯·法尔哈特(1670-1732),阿勒颇大主教。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有诗集传世。

[371]拉马丁(1790-1869),著名法国诗人,浪漫诗歌派代表。其代表作《沉思集》,予人以轻灵、飘逸、朦胧的感觉。

[372]奈吉布·哈达德(1867-1899),黎巴嫩文学家、诗人,侨居埃及。有数种剧作和译作传世。

[373]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374]卢梭(1712-1778),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以他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铺平了道路。主要作品有《忏悔录》、《民约论》等。

[375]夏多布里昂(1767-1848),法国大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基督教真谛》、《游耶路撒冷》、《墓畔回忆录》等。

[376]勒南(1823-1892),法国思想家、作家、史学家。毕生致力于闪米特族语言和宗教历史研究。曾在黎巴嫩居住一段时间。主要著作有《耶稣传》、《以色列人民史》、《闪米特族语言比较史》等。

[377]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三位大画家。其主要画作有《圣母子》、《玛利亚订婚》、《披纱的夫人》、《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