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2/26页)

[256]《人子耶稣》系纪伯伦的一本散文作品。

[257]当指1928年11月7日信中的《人子耶稣》。

[258]《大地之神》系纪伯伦的一部诗剧作品。

[259]萨凡纳,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东海岸的一个海港城市。

[260]努埃迈(1889-1988),黎巴嫩旅美作家、诗人。出生于黎巴嫩斯坎塔镇。1920年与纪伯伦等创办“笔会”,任秘书长。他是当代阿拉伯世界的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黎巴嫩政府曾授予他国家最高勋章——黎巴嫩杉树勋章。

[261]阿拉伯文学“笔会”,系1920年纪伯伦与一批移居美国的黎巴嫩和叙利亚作家、诗人共同创立的阿拉伯海外文学团体。“笔会”成员锐意创新,敢于向阿拉伯旧文学传统挑战,所创作品主题鲜明,既有文采,又富哲理,形成了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侨民文学流派——叙美派。

[262]《都城报》,埃及报纸,创办于1881年,后所有权转移到梅娅的父亲易里亚斯手中。其父下世后,1929年梅娅就任该报主编。

[263]艾哈迈德·卢特菲·赛伊德(1872-1963),埃及作家、政治家,报业人士。主要著述有《独立运动的历史篇章》、《沉思集》,自传《我的一生》等。

[264]舒卜里·舒迈勒(1860-1917),黎巴嫩医生、思想家。著作有《进化哲学》、《诉说与希望》等。

[265]哈利勒·穆特朗(1872-1949),黎巴嫩诗人,生于黎巴嫩,长期定居埃及,被誉为“两国诗人”。他是阿拉伯复兴派诗歌的先驱,也是埃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凋谢的玫瑰花》、《珍珠花》、《水仙花》、《紫罗兰》、《异乡客献给异乡鸟》、《黑山姑娘》等。

[266]瓦利丁·耶昆(1872-1921),埃及作家、诗人、记者。生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幼年随父亲迁往埃及定居。主要作品有《瓦利丁·耶昆诗集》、《已知与未知》、《黑色面庞》、《往事历历》等。

[267]塔哈·侯赛因(1889-1973),埃及作家、评论家、教育家。六岁双目失聪,1902年就读于开罗爱资哈尔清真寺学堂。曾任开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等职。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一生出版著作五十余部,全部收入《塔哈·侯赛因全集》。

[268]穆斯塔法·萨迪克·拉菲伊(1880-1937),埃及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目击记》,散文集《悲惨的人们》、《玫瑰叶》。他的文学观偏于保守,曾与塔哈·侯赛因、阿卡德就文学观进行论战。

[269]梅娅用纪伯伦《先知》中的主人公的名字称呼纪伯伦。

[270]伊赫顿,梅娅的故乡。

[271]贝什里,纪伯伦的故乡。

[272]这封信的书写日期不确定,因为1925年2月6日梅娅收到了印有圣安娜头像的明信片。但不知道梅娅何时把自己剪发的消息告诉了纪伯伦。贾米勒·基布尔博士发表此信时,确定的日期为1925年1月9日,而塔希尔·泰纳哈为该信确定的日期为1924年12月20日,但塔希尔·泰纳哈博士发表此信时确定的日期为1924年12月20日。很可能梅娅在这封信里把自己剪发的情况告诉了纪伯伦,这封信应当写于1925年3月初,因为纪伯伦在1925年3月23日的信中评论了梅娅剪发之事。

[273]该日期系信封上由纽约发出时邮戳上的标示。

[274]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纪伯伦与梅娅·齐雅黛在此信前定有许多书信来往,但均佚失。——原注

[275]狄安娜,古罗马宗教所信奉的女神,本来可能是土著的丛林女神,后来与希腊女神阿尔忒弥斯混同为一。在罗马艺术作品中,狄安娜状如猎女,佩有弓和箭袋,偕猎犬或鹿。

[276]《艺术》,是诗人奈西卜·阿里达1913年在纽约创办的阿拉伯文杂志。——原注

[277]《纳哈万德》曲描述情侣分别、告别祖国之情,描写来自逝去亲人的最后一眼,描绘心中因思念而产生的剧烈痛苦情感。

[278]卡莱尔,即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英国散文家、历史家。成名后曾到各地演讲,其中一部分讲稿于1841年出版,书名为《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书中评介了作者认为的各种英雄人物,其中有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论述。

[279]舒迈勒,即舒卜里·舒迈勒,他的《进化哲学》曾掀起轩然大波。

[280]凯尔拉·海尔拉(1882-1930),黎巴嫩作家,侨居法国。其著作有《叙利亚》、《叙利亚的社会、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