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家园(第17/35页)

彼得从奥多的坐姿里能看出他很放松:两腿分开,前臂搭在膝盖上,两手在腿间晃来晃去,脑袋左顾右盼。村民走后,猩猩还沉浸在对新居的欢喜中。彼得走路去村里取车。“我过会儿就回来。”他大声告诉奥多。

开车回来后,他把仅有的几件行李取出来。他找到一个桶,步行到村里的泉眼取水。然后他用野营装备烧水,早早做好了晚饭。

过了一会儿,他又喊了猩猩一声。奥多没有现身,于是他来到窗边。就在这时,猩猩头朝下冒了出来。奥多正倒吊在房子的外墙上。

“晚饭好了。”彼得说。他指了指煮了蛋和土豆的锅。

他们一声不响地吃了晚饭,各自思绪万千。饭后,奥多再次跳出窗外。

彼得不想碰那只陈旧的床垫。他把野营垫和睡袋铺在客厅的桌上。

然后他便无事可做了。在三个星期(感觉像是一辈子)马不停蹄地奔波之后,他无事可做了。一个绵长的句子,以几个坚实的名词为锚,外面漂浮着数不清的从句、成群结队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及把句子带往全新方向的黑体连词,再加上几段意料之外的插曲,最终随着一个出奇温和的急刹车,整句话结束了。差不多整整一小时,他坐在楼梯尽头的露台上,手捧一杯咖啡,回味着这个急刹车。疲惫中带着一丝解脱,一丝忧虑。下个句子会带来什么?

他钻进铺在桌上的睡袋。奥多在房顶一直待到天黑。他跳上窗台,一个剪影嵌在了月光里。他发现卧室的床垫全归自己了,于是快活地咕哝起来。很快,房间里安静下来。彼得幻想着克拉拉躺在自己身边,渐入梦乡。“我希望你在这里,”他轻声告诉她,“我觉得你会喜欢这座房子。我们把它收拾得很好,还种满了花草。我爱你。晚安。”

早晨,一队人马来到房前,正是“明天”施工队,领头的是阿梅莉亚大婶。为了整修这个地方,他们全副武装,带来桶、拖把、抹布、锤子、扳手,再配上坚毅的表情。他们干活时彼得试图帮忙,但他们摇着头把他赶到一旁。况且他还得管束他的猩猩。有奥多在旁边,他们都很紧张。

他和奥多出去散了会儿步。每一双眼睛,无论人还是动物的,都转过来盯着他们。这种眼神里没有敌意,一分也没有,它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问候。彼得再次为这里的菜园惊叹不已。萝卜、土豆、节瓜、葫芦、西红柿、洋葱、白菜、花菜、甘蓝、甜菜、卷心菜、韭菜、甜椒、四季豆、胡萝卜、小片的黑麦和玉米地——完全是个正儿八经的家庭作坊式菜园。猩猩摘下一颗卷心菜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彼得拍着手把奥多叫过来。猩猩饿了。他也一样。

他们站在村里的小餐馆外。露台上空无一人。他不敢冒险走进餐馆,不过在室外用餐就没有风险了吗?他查了查字典,在一张桌子附近徘徊。柜台后面走出一个男人,虽然警惕地睁大了眼睛,面色却依然和蔼。

“您想要点儿什么?”他问。

“麻烦拿两个芝士三明治和一杯加奶的咖啡。”彼得努力地找准发音。

“没问题,马上就来。”那人应道。尽管他战战兢兢,仍然走过来擦拭离他们最近的桌子。在彼得看来,这个动作是在邀请他坐下。

“非常感谢。”他说。

“很高兴为您服务。”那人说,转身走进餐馆。

彼得坐下来。他以为奥多会坐在他身边的地上,猩猩的眼睛却盯着他的金属座椅。奥多爬上旁边的一把椅子。他站在上面低头看着地面,使劲摇晃椅子,并拍打自己的胳膊,尽情探索这件奇怪物品的用处和极限。彼得向餐馆里瞧了一眼。店内的顾客都在望着他们。店外的人们也渐渐围成一个大圈。“放松,放松。”他低声对奥多说。

他靠在奥多身边,抚摸他的毛。不过猩猩看上去没有一丝紧张。恰恰相反,从他欢快的表情和洋溢的好奇心可以看出,他的心情很不错。可以说,那些围观的人才是需要安抚的一方。

“嗨,早上好。”彼得喊道。

人们也纷纷回以问候。

“你从哪儿来?”一个人问。

“我从加拿大来。”他回答。

周围响起一片赞许声。加拿大有很多葡萄牙移民。那是个好国家。

“你带着一只猩猩做什么?”一个女人问。

他带着一只猩猩做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无论用英语还是葡萄牙语,他都没有答案。

“我和他一起住。”他简单答道。他只能说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