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家园(第18/35页)
他们点的餐到了。那人以斗牛士般的警觉将咖啡和两个盘子放在离奥多最远的餐桌一端。
猩猩大声咕哝着,探出身子把两个芝士三明治一把捞过来,一口就下了肚。村民们看得直乐。彼得也笑了。他看着侍者。
“请再拿两个三明治。”他说。他想起这间小餐馆同时也是间杂货铺,“还有,给猩猩,十根……”他用手比画出一个细长的形状,然后做出剥皮的动作。
“十根香蕉?”那人问。
啊,原来是同一个词(16)。“对,十根香蕉,谢谢。”
“没问题。”
奥多独吞三明治的举动把村民们逗乐了,而他见到香蕉的反应更让他们乐不可支。彼得本以为买的香蕉足够奥多好几天的量。才怪。猩猩一见到香蕉就激动地咕哝起来,只见蕉皮纷飞,他一口气吃得一根不剩。此外,要不是彼得眼疾手快抢下一个三明治,他会再次包圆儿。饱餐之后,他还喝了彼得的那杯咖啡,下嘴之前先把指头伸进杯里试了试温度。他把杯子舔干净,然后把它衔在嘴里,用舌头和嘴唇把玩,仿佛那是一大块口香糖。
村民们忍俊不禁。这个外国人的猩猩真有意思!彼得很满意。奥多赢得了他们的好感。
快活的气氛达到高潮时,奥多抓起咖啡杯,在椅子上高高站起,尖叫着用惊人的力气把杯子砸向地面。杯子摔得四分五裂。彼得看得出,奥多此举只是想增加自己在这一幕乡村喜剧中的参与感。
村民们惊呆了。彼得抬起一只手,试图安抚侍者。“对不起。”他说。
“没关系。”
彼得对在场的人补充道:“友好的猩猩很开心,非常开心。”
友好,开心——但也是枚定时炸弹。他付了钱,添了不菲的小费。然后他们起身离开,面前的人群小心翼翼地散开。
他们回到村边的住处时,房子已经焕然一新。窗子修好了;水管能用了;煤气炉装了新气罐;所有的墙面和台面都彻底洗刷过了;炖锅、煎锅、盘子和餐具堆放在厨房的架子上,虽然都是旧物,缺了口,也不配套,但是完全不影响使用;床上换了新床垫,铺了干净床单,置了两条羊毛毯,还有叠好的毛巾;阿梅莉亚大婶还在客厅的桌上放了一个花瓶,里面绽放着明丽的花朵。
彼得把手按在胸口。“太感谢了。”他说。
“不用谢。”阿梅莉亚大婶说。
讨价还价在一片尴尬气氛中匆匆了事。他搓一搓拇指和食指,指向煤气罐、厨具和卧室。然后他查了“出租”——这个词很奇怪:aluguer。每一次阿梅莉亚大婶都一脸紧张地报出一个数字,但每一次彼得都觉得她只算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价钱。他一口答应。阿梅莉亚大婶向他示意:她愿意帮他洗衣服,并且可以每周来打扫一次。他略有犹豫。这里本来没什么可打扫的,况且他那么多的空闲时间用来干什么呢?不过他转念一想,她会成为他与村民之间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她会是联系奥多的纽带,猩猩的代言人。同时,他意识到图伊泽洛的村民似乎不太富裕。通过雇用她,他将为地方经济注入一笔微薄的资金。
“好,好,”他对她说,“多少钱?”
“明天,明天。”阿梅莉亚大婶微笑着回答。
然后轮到下一个事项。他需要计划自己和奥多的长期生活。他要正式开一个银行账户,从加拿大定期转账,并为他的车申请一张长期车牌。最近的银行在哪里?
“布拉干萨。”她回答。
“电话?”他问,“这里?”
“餐馆,”她回答,“阿尔瓦罗先生。”
她给了他电话号码。
布拉干萨距这里一小时车程。他是应该把猩猩带到闹市,还是把他单独留下?他不知道怎样做会让他更担心。手头的杂事必须处理。无论在城里还是在村里,他对奥多都没有实质性的约束。无论做什么,他都必须依赖猩猩的配合。他只能寄希望于奥多不会离开房子太远或者惹出麻烦。
阿梅莉亚大婶和她的帮手走了。
“待在这儿,待在这儿,我很快回来。”他对奥多说。奥多正在玩石质地板上的一条缝。
他走出屋子,关上门,尽管他明白奥多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开。他上车离开。在后视镜里,他看见猩猩正往房顶上爬。
他在布拉干萨买了日用品——蜡烛、油灯、煤油、肥皂;食品,包括无须冷藏的听装牛奶;各种家居用品和个人用品。随后他去银行办了手续。车牌会在一星期之后寄到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