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第20/47页)
“既然这个方法对他们来说,如人们所认为的那么有用,那么,适合于他们掌握的第一门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难道不是谦虚谨慎,多听少说吗?难道他们不学这门学问还有什么别的学问要先学的吗?孩子们尚未到达明理的年龄就这么想说什么说什么,就毫无礼貌地想向大人问什么就问什么,这对他们来说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有一些小家伙之所以喜欢问这问那,并不是想增长知识,而是想捣捣乱,想让大家关注他们,而且,他们发现有时候自己的问题会把大人难住,让大人尴尬,以致看到他们一开口,大人就挺紧张,而他们就挺开心的。这样做不仅不能让他们获得知识,反而会让他们变得愚蠢,无用。我觉得,这种方法弊大于利,是不可取的,因为,尽管他们无知的程度在减小,但是虚荣却在极度膨胀。
“过久地让孩子矜持慎言可能产生的弊端是,我儿子到了懂事的年龄,交谈时会有所拘谨,谈吐不大方,话不多,不过,考虑到将来一辈子尽说些废话的习惯会让孩子的思想萎缩,所以我倒是觉得少言寡语是件好事而非坏事。只有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成天没事干,挺烦闷的,才会把说废话当成了不起的能耐,当成开心的事,仿佛与人交往的艺术就在于只说些不咸不淡的话似的,如同送人礼物尽送一些没有用的东西一样,但是,人类社会是有着一个更崇高的目的的,其真正的乐趣是实打实的。人的表达真理的器官,人身上的至关重要的器官,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唯一器官,并不是用来像动物那样乱吼乱叫的,是用来让人表达其良好思想的。一个人如果尽说些废话,那他就枉为人了,就连动物都不如了,所以人即使在休闲之时也要保持人的尊严。如果说为了礼貌起见而不得不神吹瞎侃,让别人听得晕头转向的话,我倒是觉得要尽量多听少说,这才是礼貌,千万别说些蠢话让人开心,那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处世之道,让我们成为人人喜欢接近和珍爱的人的最好方法,并不是让自己引人注目,而是让别人去抢占风头,让自己谦虚谨慎,让别人去自由表现其傲岸。我们不必担心一个聪明人会因矜持、谨慎、少言寡语,而被别人当成傻瓜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可能出现一个人因少言寡语就被人看扁了,被人轻蔑了的情况的。恰恰相反,人们一般都认为沉默的人厉害,让人在他们面前说话很小心,这种人只要一开口,大家都会洗耳恭听,因此,他们完全拥有了选择时机说话的权利,他们只要一开口,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占尽了优势。即使是绝顶聪明的人,要他在冗长的谈话中始终精神集中,那都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他偶尔出言不慎,颇感懊悔的情况也是很少见的,他宁可中肯之言不说,也不愿说些冒失的话语。
“不过,从六岁到二十岁,时间很长:我的儿子不会总是个小孩的,随着他的理智开始出现,他父亲就想很好地让他进行锻炼。而我么,我的任务到此时就宣告结束了。我负责生养孩子,我没有狂妄地想要造就大人。我希望,”她边说边看着她的丈夫,“更有资格的人来承担起这项崇高的职责。我是妻子和母亲,我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我再说一遍,我所承担的任务并不是教育我的儿子,而是为他们做好接受教育的准备。
“即使是在这一点上,我也只是完完全全地遵照德·沃尔玛先生的想法去做的;我越是这么往前一步一步地去做,我就越是觉得他的办法既正确又卓越,而且,也越是感到他的想法与我的想法十分合拍。您看看我的孩子们,尤其是老大,您看看世上还有哪个孩子比他们更幸福,更快活而又不烦人的?您都看见了,他们成天地蹦蹦跳跳,又跑又笑的,但却一点也不让人心烦。在他们这种年纪,能这么玩耍,这么独立,怎么会不开心?怎么会不忘乎所以?无论我在不在他们跟前,他们都毫不拘束。不过,在他们的母亲面前,他们倒是总觉得心里踏实一些;尽管约束他们的规矩全都是我给定的,但是他们始终觉得我并不是那么厉害,因为,如果我不被他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最亲爱的人的话,我是会受不了的。
“当他们待在我们身边时,我们每次都要求他们做到的是尊重大家的自由,也就是说,大家不妨碍他们,他们也不许妨碍别人,他们笑闹的声音不能盖过大家说话的声音;由于我们并不强迫他们照管我们,我也不希望他们想要我们去照料他们。如果他们违反这些正确的规定,那他们就得受罚,被立即赶走。我的全部秘诀归结起来就是一条:让他们感觉到,在哪儿也没有在这儿好。除此而外,我对他们绝无其他任何的限制;我绝不强迫他们学这学那的;我们也绝不这也管那也管,弄得他们心烦生气;我们从不让他们复习这复习那,他们唯一的功课就是到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去实践。他们都在这方面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各人的言谈举止很合我的意,他们聪明,细心,让我挑不出毛病,即使会出现什么错误,由于我经常在他们身边,也是非常容易预防或纠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