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第22/47页)

“不过,您也不要以为,”朱丽继续说道,“我们完全忽视了您所十分看重的事情。一个稍微细心点的母亲都能充分掌握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有一些办法可以用来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学习或做这做那的愿望。只要这些办法能够与孩子们的充分自由协调起来,并且不在他们身上埋下任何恶习的种子,我都是很乐于采取的,但如果效果不好,我也不会一味地坚持那么做,因为学东西的时间总是有的,而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禀性则是分秒必争的,因此,德·沃尔玛先生对儿童智力的早期发育颇有见地,他认为,他儿子即使到了十二岁还什么事也不懂的话,那他十五岁时受到的教育也不会少的,何况孩子将来是不是个学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人要明理要善良。

“您知道我家老大已经能凑合着看书了。我来告诉您他是怎么对读书识字感兴趣的。我有计划地不时地给他讲几则拉·封丹[28]的寓言,以使他产生兴趣,但是,我一开始讲故事时,他便问我乌鸦会不会说话。我立即便发现了,让他清楚地感觉到寓言与谎言的区别是很困难的。我得尽可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认识到寓言是写给大人看的,而对于孩子则必须讲真实的事情,所以我决定不讲拉·封丹的故事了,我给他选了一本既有趣又富于教益的小故事集,书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引自《圣经》。我发现,儿子对我讲的故事很有兴趣,我就想着再给他讲些别的有意思的故事。于是,我就尽自己的所能给他编一些有趣的故事,而且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需要现编成的。我陆陆续续地把我编成的故事记在一本有图画的本子上,放起来,时不时地给他讲上几段,讲得不多,也不太长,经常地重复讲述同样的故事,并加上我的评论,然后再讲新的故事。贪玩的孩子听多了《圣经》上的故事就会厌烦,于是,我便用我编的这些小故事来替他换换口味;但是,当我看到他听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的时候,我有时便借口有什么事情要去吩咐一下,在节骨眼儿上离开了他,并故意把抄本留在那儿。他便立刻跑去求保姆或芳松或别的什么人替他念完。但是,由于他没有任何权利命令别人,而且我也交代过大家,所以大家也不总是有求必应的。有的则干脆一口回绝,有的则声称现在没空,有的虽答应他,但却故意念得磕磕巴巴,慢慢腾腾,还有的照我的样儿,念了一半就说有事走开了。当别人见他因为老这么求人而感到很厌烦时,便偷偷地建议他学习读书认字,以后就不必求人了,自己可以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了。他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这时候,就必须找些愿意教他的热心人来教他了。这对他来说是一大困难,我就鼓励他知难而上,但也适可而止,不让他觉得难而望而生畏。尽管采取了种种办法,但他还是有几次觉得厌烦了,我却不去管他,随他爱干什么干什么去。我只是尽力地把故事编得更加有趣,所以他又不得不跑回来求我教他,以至于尽管他学习认字还不到半年,却已经能够自己看那本小书了。

“我差不多就是这样在竭力地激发他的求知热情与欲望,使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而且这些知识也符合他的年龄,不过,尽管他学会了看书,但他的知识并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因为书中没有他所需要的知识,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读死书是不适合孩子的。我想让他早点习惯于用思想而不是用书上的词句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因此,我是从来不让他去背书的。”

“从来不!”我打断她说,“这话可是言过其实了,因为他还得学习教理问答课本和祈祷词的。”她立刻反驳道:“这您就搞错了。关于祈祷,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在我的孩子们的房间里大声地祷告,他们老听我念祷告词,不用强迫他们去背,久而久之也就耳熟能详了。至于教理问答课本,他们根本就不学。”——“什么!朱丽,您的两个孩子不学教理问答课本?”——“不学,我的朋友,我的孩子就不学教理问答课本。”我十分惊讶地说:“为什么呀?您是一位如此虔诚笃信的母亲!……我一点儿也弄不懂您。您的孩子到底为什么不学教理问答课本呀?”她回答道:“为的是他们将来有一天会真正信仰宗教,我希望他们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的基督徒。”我大声说道:“啊,我明白了,您是不愿意让他们只是口头上信仰,不希望他们只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宗教,而是希望他们真正地信奉它。您的想法很有道理:让一个人去相信他根本就不愿意相信的事是不可能的。”德·沃尔玛先生笑吟吟地对我说:“您真够难缠的。您自己会纯属偶然地成为一个基督徒吗?”我语气坚定地回答他说:“我要努力争取做一个基督徒。在宗教问题上,凡是我能够懂的,我就相信,而对于那些不懂的,我也表示尊重而不撇弃。”朱丽点头表示对我的赞同,然后,我们又接着继续谈论我们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