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感念深情(第8/14页)

行事颇嫩的曹爽渐渐丧失了警惕。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已经七十岁了。

这一年初春,曹爽及其兄弟一起陪同魏主曹芳到洛阳城外的魏明帝墓高平陵拜祭。

趁此机会,司马懿率司马师、司马昭,在太尉蒋济等人的支持下,关闭洛阳各门,以皇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书,将曹爽兄弟全部罢免,并谎称归洛阳后可得厚待。没经历过什么事的曹爽兄弟顿时傻了,不听智囊桓范(有可能是桓温祖上)之计,老老实实地回到洛阳,随即全部被司马懿处死。司马懿同时杀其党羽名士何宴、邓飏、丁谧等人,紧接着又平息了各处的反抗。

从此开始,曹魏权力转移到司马家这边。

两年后,司马懿死去,大将军司马师接管了魏国权力。

如果说司马懿发动政变后,并未得意忘形,仍注意在朝堂上的礼数,那么到了司马师这里就锋芒毕露了,在魏帝曹芳面前傲慢异常,后者成了汉献帝那样的傀儡。

正元元年(公元254年),中书令李丰、张缉欲剪除司马师,以夏侯玄辅政,事败,三人皆死难。以此为契机,司马师对魏国朝野展开大清洗,并废魏帝曹芳为齐王,立曹髦为帝。

司马师死于公元255年,弟司马昭继续专权,而天下皆知昭心。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夏,曹髦欲反击司马昭,事败后被弑于洛阳皇宫南门。随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率军攻蜀,当年冬天成都陷落。在洛阳,司马昭被加封为晋王,赐九锡。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秋八月,司马昭还没来得及当皇帝便死去了。这年冬天,其子司马炎通过禅让的方式从魏帝那里夺取皇位,建立晋朝。

看上去确实残酷。

所以,当王导跟晋明帝讲述完晋朝得天下的故事后,明帝说:“若如公言,我司马氏的天下安得长久!”

但是,在古代,哪个帝国的建立不是如此?只不过是十步跟二十步的关系,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

当然,对晋朝最愤愤的还是后来的很多人。

晋朝建立后不久,帝国就又陷入了分裂,而且长达近三百年,被称为漫漫中古长夜。

谈到西晋帝国的迅速覆亡,人们所谈不外乎皇帝淫逸、大臣奢华、名士放纵、清谈误国,总之这个时代没什么好鸟,以至于清代一些所谓学者对整个晋朝是否定的。

但什么才算好鸟呢?是康熙和乾隆吗?叫人唯笑而已。

一个王朝是否长久,除看帝王本人的能力和施政措施外,还要看当时的外部形势。西晋的不幸在于,它继承了东汉以来悬而未决的民族问题。虽然它暂时统一了全国,但整个局势其实更危险了。

打个比方,西晋好比一个刚刚修建好的屋子,里面的人还没待几天,屋子外面的人就开始喊着号子往里拥,在这种情况下屋子摇摇欲坠,是没什么办法的事儿。从这个角度说,屋子的倒塌跟里面的人在干什么关系不大。

在当时胡汉民族冲突的背景下,出现一个稳定的、长久的大一统的王朝是不现实的,所以就不要在这方面恨恨于晋朝了,还是去走近它的精神遗产吧:去发现晋人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那卓尔不群的美。

新亭对泣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一回,可以说说东晋的开国宰相王导了。

王导,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是真正意义上使王家成为六朝第一门户的人物。

早年在西晋洛阳时,王导跟着从兄王衍以及族长王戎参与各种场合的名士聚会。王导性格宁静而有谋,在当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更多的时候只是坐在一旁倾听名士们清谈。八王乱起,天下纷崩,优游之余,王导忧心忡忡。

洛阳时代,王导与琅邪王司马睿关系不错。

有一次,他悄悄地告诉司马睿:“现在是乱世,更大的动荡还在后面,您不如请镇江南……”

当时执政的司马越也有意派一股势力进入江南,留个退路。

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司马睿以安东将军的身份出镇吴国旧都建业(即南京,后避晋愍帝之名讳而改建康),成为江南的军政主脑。司马睿虽然是司马懿的曾孙子,但与诸王比较起来,属于皇室远亲,力量也比较弱。在此之前,他已镇守下邳两年。来下邳之前,他把富于谋略的王衍从弟名士王导要来了。

在晋愍帝被俘遇害后,司马睿于公元318年正式即皇帝位,建立东晋政权。

政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争取江东的高门世家。遭遇抵触情绪是难免的,尤其是西晋洛阳时代,江东人受够了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