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夫卡(第10/41页)

难以舍弃的“弱点”

列妮代表着人类的弱点,也就是人身上最隐蔽、最有活力的那个部分。由于她以纯粹的欲望的形式出现,去掉了一切伪装和矫饰,她一出现,K就受到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诱惑。接着叔父就把她强行赶走了,为的是使K更惦记她。K遵循欲望的指引找到了她;她坐在K的膝头,同K进行了一场关于欲望和爱的讨论;这场讨论将K提高到一个超凡脱俗的境地。列妮坦率地说,她就代表着爱,K应该同她结合。俗气未脱的K不习惯这种真诚的、赤裸裸的表白,他用一句躲闪的话来敷衍,这时列妮就占了上风。列妮进一步表示她的欲望,K还是不敢正面回答,但已不能控制自己,就搂住她,将她拉得离自己更近。K虽抱着她,还是不习惯于这种奇异的感情,因为这是他从未经历过的,所以总显得隔膜。接着列妮又同K讨论了世俗的爱。在列妮看来,K对艾尔莎的爱不能算爱,因为K不会为她牺牲自己;而且照片上的艾尔莎的衣服绷得太紧,将欲望紧紧地束缚着来给视觉以刺激,这种方式太做作,她不欣赏。最关键的一点是,艾尔莎没有生理缺陷,即她的“弱点”(欲望)完全被外部的东西遮盖了。讨论到此处,列妮向K展示她手指间的“蹼”,浑身散发出异样的刺激的气味,使得K如临仙境,立即同她坠人了欲望的河流。

列妮是咄咄逼人的、赤裸裸的,而K,作为世俗的一员、习惯了伪装的人,对她身上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马上为这个女王似的姑娘所左右了。同列妮相呼应的是K体内的欲望,她的任务就是将这欲望唤出来,让K毫无顾忌地“喜欢”她。所以K同她的胡闹是一次真正的犯罪,完全不同于和艾尔莎的关系。K同艾尔莎的关系既没有义务的约束,也不会有惩罚;那不是爱,也不是犯罪,只不过是每个属于世俗的人都做的一种游戏。同列妮的关系则是致命的,K吻过了她手上的“蹼”,就整个地属于她了。也就是说,他必须全身心地服从自己的欲望,陷入罪恶的深渊,而且他还必须承担把案子搞糟的后果,因为列妮是不会救他的。这是非常可怕的爱情,但是K又怎能抵抗得了女人手上那块奇异的“蹼”的诱惑呢?他在不太情愿的情况之下被叔父带到律师家里后,不是只有这个女人是他阴暗情绪中的亮点,是他绝望中的希望吗?不是讨论桌上的枯燥理论,而是性感的列妮带给他的狂风暴雨似的激情,使他又一次同法交手了。列妮向他证明:人身上的“弱点”是一切的根源,舍弃了它,人便不再是人,理论也会消失。这个“弱点”又是罪恶的渊源,因了它人才能不断地同法相遇。

K在这一章中的情绪斗争

又是一场欲望战胜理性束缚的好戏。当K在忙碌中将案子暂时忘却时,叔父这位过去的魔鬼就从记忆深处冒出来提醒他了。K对他很厌烦,因为他打乱了他的生活秩序;但K又不得不听他的将令,因为他就是K的自我。一开始叔父不断讲到案子,K不断想化解案子;相持了一会儿之后,K慢慢从日常事务中苏醒过来,战胜惰性的判断,又一次打起精神来深入他的案子。他仍然不情愿,但全身的神经不得不绷紧了,做好迎接又一次战斗的姿态。在氛围的逼迫之下,他又将案子的前后经过叙述了一遍。这是战斗前的温习,他即将面临考验。一进律师的家门K就进入了角色,他身上的倦怠之气一扫而光,案子不再是可以忽略的记忆,而成了必须面对的现实。他凭直觉(虽经叔父强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精力充沛地投入了自我解剖的手术中。在这一场“荒唐”中,他的欲望有多强烈,他的犯罪感就会有多真切,而且恐惧也就会有多深。他受到列妮引诱时,开始也说了些词不达意的俗套话,接下去就顺从自己的欲望了。同他日益嚣张的欲望相配,这个女人也比毕小姐和听差女人更袒露、更强有力,属于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那种类型。这时K不再是银行襄理了,他成了在法面前偷情的无耻之徒;而他又还是银行襄理,一个没有理由再活下去的骗子。K完成了叔父交给他的任务,叔父就用一通恶骂总结了他的成绩,为的是不让他回去之后又在惰性中安生,因为他的命运只能是没完没了的战争。

7.精彩的心理分析

从K同律师结缘的那天起,K的心理分析课程就开始了。有两种分析在同时进行。

一种是律师对K的分析。这种长篇大论的分析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教会K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不偏离法的轨道。律师的思路是这样的:申诉是很重要的,必须积极申诉。但申诉不会有看得见的结果,对此不要抱希望。不抱希望不等于可以绝望,K应当看到有利条件,这就是律师本人同官方有密切联系,有时甚至可以影响官员的判断,这是对申诉特别有好处的,这就等于坐在家里掌握了案情的进展。只不过同官方的这种关系又往往没有什么用,因为最后的判决是由偶然的、不可能知道的因素决定的,作出最后判决的高级官员谁也没有见到过。因为看不到自己工作的结果而颓废也是错误的,看不到结果不等于案子没有进展,虽然看不到结果,但下级官员带来的消息说明案子在进展,被告只要不放弃就行了,但也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判决会有利于自己。这种近乎诡辩的游戏的实质是非常严肃的心理分析,也是作为病人的K可以得到的惟一治疗。当法的意志是一个矛盾时,这种分析是不会有结果的。人可以追求的就是分析本身(用行动来追求)。一旦进入这种分析,人就变成了法的奴隶,在希望与绝望的两极之间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