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弯的树枝:狂飘突进的民族主义(第7/10页)
2000年,经济管理出版社还出版了韩德强的《碰撞》一书,推销经济民族主义。这一年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关键年,《碰撞》用主要篇幅阻挠中国入世。
首先是全球化问题。韩德强说:“所谓的全球化准确地说是少数人的全球化,因此它既不是人类的福音,也不具备必然性。认为这种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并且值得全人类热烈欢迎,这只是少数人挟持多数人的意识形态而已。事实上,随着这一全球化进程的深人,越来越多的人被推进失业和贫困的深渊。”“全球化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韩德强还说:“全球化不仅是竞争激化的必然,还是美国政治精英和金融精英的一个重大阴谋。这在美国决策圈实际上早就是公开的秘密。”23
再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韩德强发挥他的想象力,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极端恐怖的大灾难。
他说:“一旦美国农产品挤开中国市场大门,那么中国农民就有可能买不起油盐酱醋,更大量的农村人口将不得不流向城市。那时候的城市义将怎么样呢?大量的工厂企业将关门大吉。”
他还说:“如果我们考虑到美国连律师、会计、城市规划、电影院、快递服务等等都要占领,问题将更加严重。我们不得不担心,明天我们到那里去挣钱……若干年以后美联社接管新华社,紧接着记者大裁员。由于中国银行体系破产,存款变成废纸,人们也许就可能买不起汽油了。”
“全国大多数企业,无论是国企、乡企还是私企、民企,就都将倒下。”
韩德强也仇恨亚当·斯密。他说:”‘看不见的手’究竟代表谁的利益?事实上,我们知道,亚当·斯密就是在东印度公司的资助下写作《国富论》的。经过《国富论》的解释,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罪恶勾当都是促进了公共福利的上帝般的行为。”“所谓‘看不见的手’其实是把强者的利益普遍化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是为强者所作的精致辩护。因此,亚当·斯密所开创的西方经济学正统从本质上讲就不是科学,而只是市场经济的宗教。”
结论是什么呢?韩德强告诉我们:“中国不仅完全可以搞贸易保护主义,而且必须搞贸易保护主义。”然而,与杨、韩两位语言相反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2001-2007年,并没有出现大灾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韩德强先生是否应该为他错误的恐吓向读者道个歉呢?
战争也是中国发展的机遇?
2010年1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梦》一书引起国际舆论注意。作者是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刘明福,该书有个副标题: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
书中说:“地球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和平崛起”,“国际社会过去没有和平崛起……中国必须军事崛起”。又说:“中同的和平崛起并不排斥一种可能,那就是在反遏制战争中崛起”,还强调“没有军事崛起的经济崛起是危险的崛起”。作者说:“中美两国对决21世纪”,”21世纪中国和美国新一轮冠军国家竞争”,“新的冠军国家的崛起必须通过和老冠军国家的武力对决”。“中国只能通过战争来捍卫国家崛起的权力,突破霸权国家的武力遏制、战争遏制,实现战斗崛起。”24这些话留给国际上的印象,等同于跟美国开战。
这本书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也很明显,比如作者说:“中国时代的第一个标志,就是确立在世界的领袖地位,发挥对国际社会的引领作用。”“中国有做世界领导者的优秀文化基因。”
刘明福在该书出版之后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他在书中表达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广东的《同舟共进》2010年6月号发表薛理泰、赵刚的文章《〈中国梦〉:书生论政误苍生》,对这本书进行了剖析与批评。
薛理泰、赵刚说,近年来,类似《中国梦》这样的著作和讲话不断问世,在网络上获得喝彩。相反,持稳健态度的学者的不同意见在网上遭到责骂,这是很不正常的。这种现象在客观上,只能为“中国威胁论”添砖加瓦。凡此种种,说明近年来在国力飘升的情况下,民间乃至官方变得飘飘然,都是一个“飘”字,自我膨胀,由表层浸润至内核,这不是中国之福,而是为害不浅。
薛、赵的文章指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刘明福等人大多数是政工出身或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军界人士。他们在敏感时刻奢谈全球战略,动辄笔走偏锋,喜走极端,不免有哗众取宠之嫌。古今中外,动辄开口说打仗的有三类人,一是从来没有打过仗的人,二是觉得本人或子女不会在战场上丧命的人,三是人云亦云的人。中国格言说:“善战者不言战。”历代名将并不好战,并尽最大努力引导国家避免战争。刘伯承元帅在家中观看战争电视或电影时,不屑看或不忍看战争场面。书生论战,或能争得名声,但非国家之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如今,正值中国要打点精神应对全方位挑战之际,岂能由纯然的政工干部在大战略问题上随便放出向美国开战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