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弯的树枝:狂飘突进的民族主义(第9/10页)
戴旭说,战争的鼓点一天天急骤起来,怎么办?他提出的对策是,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御敌于国门之外。空军应准备在4000公里之外的空中进行拦截战争,摧毁敌人空中力量。中国军队要准备跨国作战,到海外驻军。特别是要在南沙建立大型军事基地,要通过必要的军事冲突遏制相邻国家的战争冲动。“正义的合法的战争也是中国发展的机遇”。26“战争可以改善地区态势……战争可以促使新型军队尽快成型,可以拉动经济,战争是达成和平的捷径”。27《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18日发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的文章《众人皆醉君独醒?》,批评了戴旭的观点。沈骥如说,实际上,美国对全球的控制力正在下降。美国智囊人物布热津斯基说,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只能维持到2020年。如今,国际事务中的许多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说了算了。“金砖四国”的兴起,包括11个新兴经济体的G20集团,正在分享国际权利。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提升。在这样的格局下,美国不可能在攻打中国这样的问题上肆意妄为。
《同舟共进》2011年11月号发表赵刚、薛理泰的文章《消祸于未形,防患于未然》,分析了中美关系。文章说,美国遇到经济困难,久久不能脱困。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苦不堪言。与伊斯兰极端势力穷巷苦斗,伊朗核危机又十分棘手,何苦另辟战线与中国交战?美国在财力上也承担不起与中国这样的核大国的战争。美国急需的是疗伤复原,与中国和平共处符合战略思维逻辑。当然,就中美关系而言,中国实行明智而稳健的对策,也十分重要。国务委员戴秉国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文是战略思考的佳作,在西方战略界反响很好。马晓天副总长也有这方面的文章发表,收到良好效果。和平发展的思想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决策。中国应该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高速发展是福不是祸,是机遇不是威胁。对于中国来说,求发展是压倒一切的长期国策,但影响中国发展的内外因素并不全都掌握在中国手中,在各种因素快速切换和互动的过程中,逞匹夫之勇,与美国和西方进行战争较量,后患无穷。
上面简要评介了近年来九本著作,类似内容的书籍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列举。
概括起来看,当下民族主义诸多诉求中,反西方和抵制全球化是最突出的两条。有学者评论说,现今中国的民族主义是长期积弱一朝发达的亢奋。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亢奋的民族主义只会加剧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有助于“中国威胁论”扩大市场,并非中国的福音。而且,只有中西文化互补融合,才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秦晖认为,很多人打着民族主义这个旗号,其实是假的,背后的利益计算极为精细。比如义和团,就是猴精猴精的一帮人。如果义和团真的相信刀枪不人,西什库教堂那个地方绝对没有打不下来的可能。清军跟外国人打仗基本上是拼命的,提督总兵参将副将不知死了多少人,但义和团的大师兄,哪一个是死在战场上的?没一个。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前一天,北京还有几十万义和团团员,八国联军一打进来,他们撒腿就跑,连影子都没了。这些人唯一的本事是什么?是欺负中国人。这些人大概杀了几百个洋人,但是杀了7万多中国人。你跟我有点仇,我就说你是二毛子,杀了你,然后抢你的财产,就是这么回事。所谓的反洋教主要就是整中国人,杀中国人,自己人杀自己人。
还有学者指出,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不能涵盖公民精神的内容,而且在某些方面是与公民精神背道而驰的。由于在历史上鼓吹民族主义的后面紧随着的常常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许多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其抱有怀疑态度是很自然的。即使从中国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来考虑,民族主义也不宜提倡。而民主主义则是包括了宪政主义、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乡土自治主义等诸多观念和内容,它是贯通古今联合中西,在当代能够获得最大共识与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弘扬民主主义,加快民主进程,还有利于解决两岸统一。
何亮亮在凤凰卫视说,日本扣留我国渔船渔民,我们当然要提出抗议据理力争,这没有问题。但是,若干城市青年人上街砸日本餐馆,砸中日合资生产的轿车,这种暴力行径就有问题了,抵制日货更没有道理。
2009年,俄罗斯也扣留了中国轮船“新星”号,更严重的是还开炮杀死好几个中国船员,为什么没见有人上街抗议呢?俄罗斯对中国人的态度之恶劣,众所周知。比如反对建唐人街,大规模驱赶华商,在莫斯科公然没收盗窃几十亿美元华商商品等。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件是近来各国都没有发生过的,也没见有人上街抗议。由此可见,并不是谁做了对中国人不好的事情就抗议谁,而是经过仔细挑选,排外锋产只指向美、日、法,这里暗藏的还是阶级斗争为纲。正像秦晖所说,这就暴露出民族主义的虚假了,愤青们实际上是被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