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河船中的秀女(第40/44页)

其实,珍妃仅仅是光绪皇帝为众人所知的“痛”。一块亮在明处的伤疤千人看万人摸无论如何也有麻木的时候。作为一个有着壮美的山河与四万万人口的帝国之君,光绪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痛”是另一个如花似玉江南女子。他因为无法彻底忘记她那柔媚鲜美的容貌而必须一个人默默忍受着煎熬。虽然光绪名为帝国的皇帝,可他甚至见不到他在这个帝国内最喜爱的女子。他一生惟一一次见到她是在光绪十三年的冬天,那时年轻的皇帝要结婚了,五位满洲秀女入宫候选皇后。光绪只看了一眼就将她永远记在了心底,他拿着一块如意向她走去,可这时候慈禧在旁边咳嗽了一声,然后轻轻地说了一句:“皇上!”并“以口示意其首列者”——慈禧的侄女裕隆正站在五位满洲秀女的第一位。光绪停下了脚步,他又看了一眼那个令他心仪不已的江南女子,最后转身将手中的如意“授其侄女”。裕隆成了大清帝国皇帝光绪的皇后。其时,五位满洲秀女中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被选为后来的谨妃、珍妃,而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立刻被送回了老家。慈禧知道一旦将皇帝真正爱恋的女子留在宫中,即使为妃也必有后患,因为那个“诱惑”了光绪的巡抚女儿定会让皇上日后“不思正事”。

光绪皇帝就这样亲手放弃了他一生中的最爱。像他其他的所有遭遇一样,他总是在做不能原谅自己的事情,于是一生都处在备感自己无能的恼怒中,这种恼怒别说发泄甚至都不能流露,光绪由此成为最可怜的一位皇帝。历史描述他的时候无不都是痛心的文字。光绪已经被抚养他至18岁的这个老女人用各种威仪和虐待吓成了只能是这样的一个人。大清帝国的皇帝连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女人都决定不了,对于眼前这个混乱不堪的帝国他又能怎么样呢?

西安知府胡延是个忙人,他新近被任命为“内廷支应局督办”,一听这个官衔就知道他要为皇室操办一切。能够有幸接近太后和皇上是他升官发财的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只是伺候皇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延几乎心力交瘁。有一天,慈禧写了一些“福”字赏给各大臣,大臣们集体谢恩之后刚退下,胡延听见慈禧在屋里轻轻地叹息了一下:“胡延较前清瘦,首郡政繁,劳苦可知也。”胡督办听见后,感动得差点没就地跪下,他含着眼泪跌跌撞撞更加忠心耿耿地跑前跑后张罗去了。

在世界历史上,皇室因为某种变故而流亡的事情不算新鲜。皇家一旦沦落到民间,似乎都变得更像“一群人”了,皇家的脾气也顿时小了不少。“太后之性情,平日极为温蔼,好书画,喜观戏,但有时发怒,则甚为可怕。”(《景善日记》1900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慈禧的脾气之大,帝国人所共知,而今年竟是更甚。年初,从正闹义和团的山东赶到京城参加考试的济南府考生王国军被录取为状元,这个前程似锦的新科状元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内监便给他送来慈禧的赏赐,一条五尺长的白绢和一句话:赐自尽。这个苦读数年终于熬出结果的山东青年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法便在内监的监视下上了吊。原来,慈禧调阅他的考试文章时,只看见了他的名字便立即大怒,在其文章上批了下一行字:你亡国君大清,我死济南国军。正为义和团的事情而烦恼的慈禧认为这个人竟然敢叫“亡国君”,肯定是在蓄意诅咒她。在那些烦恼的日子里,最受折磨的是太监们。一个太监奉命陪同住在颐和园的慈禧下棋,这个太监在快赢棋的时候忘了形,说他要将老佛爷一军!这个太监立即被拉下台阶打了40板子,当天晚上他就爬到昆明湖边栽到湖里淹死了。义和团进了京城之后,太后打太监的次数骤然增多。每天早上,稍有差池的太监就被罚自己掌嘴,清脆的打嘴巴声成了慈禧那些日子每天的晨曲。一声“皇太后进膳”的呼喊声等于是个行刑的命令——几个掌刑太监排列整齐,都背着个黄布口袋,里面装着十根竹竿前来陪同慈禧进膳,因为每顿饭都会有太监挨打,行刑声和哀求声将伴随着她吃饭的整个过程。帝国宣战之后,慈禧的寝宫外常常跪着一大片她认为有过错的太监——“每天责打太监不下百人。”后来她开始不喜欢挨打的太监的哀求声和哭声了,于是让行刑的太监在打人的时候用数层浸湿的棉纸把挨打的太监的嘴封上,挨打的太监还没被打死就被憋死了,宫里向慈禧报告被窒息而死的行刑结果的名词是“气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