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兵临南京城下(第6/8页)

“征集来的全是渣滓。”谭七道。

“不,只能征集到渣滓了。”新妹皱着眉头。

他们议论的是提督福珠洪阿指挥下的城外军队。世上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低劣的军队了,那完全是一群人渣。不管多么粗暴,要是有力气的话,打起仗来可能还顶点用。而这些军队,个个骨瘦如柴,面色青黄,两眼无神。他们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统统都是烟鬼。

确如新妹所说,这些军队是获得太平军逼近的消息急忙募集来的。正经的人都不来,有职业的年轻人不来,即使失业但还有劳动能力的人,偶尔可以打个日工,也不愿来。所以,来应征的都是完全不能干活的人。据说有些家庭里,有这种游手好闲、无法对付的大烟鬼,他们甚至把征募新兵当作是“让政府来养活”的好机会,带着这些大烟鬼去应征。当时有的书上说这些烟鬼兵“怯弱如妇女”。其实他们连妇女都不如。

“南京就要完啦!”新妹道。

刚才理文说话的声音大得吓人,不过,谁听了恐怕都会有同感。雨花台是城外南郊要地,太平军陆路军正从南边向这里挺进,本来应当在这里配置最精锐的部队,而现在却横七竖八地躺着这些烟鬼兵,不打败仗那才叫怪。政府从附近民船征集来了船篷,搭成临时营房,士兵们躺在里面专门等吃饭。在湖北吃了败仗的江宁防军,据说在进行军事训练时曾叫附近居民哑然失笑。雨花台这五百清兵连训练也没搞过,不,他们是根本无法训练的军队。

连提督福珠洪阿来雨花台视察时也直摇脑袋。

“把火药、武器等收藏好,不要被人偷盗了。”提督下了这样的命令。提督带来正规部队,把堆积在雨花台像山一样的弹药箱,连同大炮全都收藏进寺庙的仓库里,外面加上了锁。

“这些军队究竟在这里干什么呀?”理文也迷惑不解。

“先生,这个你不懂吗?这里必须要放五百军队,所以带了五百人来。要凑数,就是这么回事。”谭七直截了当地解答。

报恩寺的住持带着悲愁神情问道:“客人,你们是从西面来的吗?”

“是的。”新妹道。

“烧了许多寺庙,你们看到了吗?”

“是烧了许多……”

“果然是……”住持慢慢地环视着寺庙,好像是跟它做最后的告别。

阳历已是三月,江南早已有春色。太平军的陆路先锋队由李开芳、林凤祥等将领率领,已抵达南京城西南善桥,迅速地构筑了二十四个阵地。雨花台清军只是呆傻地望着太平军阵地,大炮和弹药都锁在寺院仓房里,即使不上锁,恐怕这里的守军也不会把它们搬出来打仗的。

“大炮在那里面。”住持领着理文他们来到仓房的前面。

“要打仗了,为什么不搬出去呀?”理文问道。

“您问得有道理。可是……”住持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您认为躺在那儿的士兵能打得了一发炮弹吗?”

太平军已构筑了阵地,看来是准备慢慢地进攻。这一带居民了解这一情况,他们尽可能远离清军的驻地。早就传来了消息,说太平军不伤害一般老百姓,只要不卷进战火,就不会有危险,所以驻有清军的雨花台是不能靠近的。

“我也要离开寺院了,在不在这儿都是一样。”住持道。他已打消了看守寺院的念头,当然也未想过请军队来保护。最聪明的办法是早点把寺院里的东西搬走,免得被人偷去。

“请你们帮我搬一搬佛像吧。”住持恳求。理文他们帮着把佛像、佛具装到车子上。他们认为清兵不会偷盗这些值不了多少钱的佛像,而住持却道:“夜里还很冷呀!”士兵们说不定会把佛像打碎当烤火的柴火,太平军来占领了也要烧毁偶像,住持决心带佛像暂时去避难。

“一块儿走吧!”住持的声音很微弱。

“不行,您就要寄人篱下,我们本来是寄在您的篱下,跟着您去,那太不像话了。请不要管我们,我们自己想办法。”理文代表他们一行人回道。

“你们住到什么地方去?”

“想暂时借住宝寺。”谭七指着报恩寺的伽蓝道。

“危险啊!离兵营太近了。”

“没什么,到紧急时候,我们会逃跑的。”

“那好吧,还是要尽快走啊!一旦耽搁了,后悔就来不及了。”

“是的,我知道了,不会耽搁的。以前我们四处逃难,已经习惯了。”

“可不能照老皇历办事啊!请多多保重吧!”为人忠厚的住持带着僧侣向东而去。

“没问题!这儿不会成为战场的,打仗没有对手是打不起来的。”谭七笑道。他早已把雨花台的情况报告了太平军。报告中说:“太平军来进攻,雨花台不会有清军一兵一卒。这里的部队丝毫没有要打仗的意思。不过,不要为了威吓他们而开炮。寺庙里收藏了大炮和大量的弹药。太平军可以利用这些武器弹药,不能让它中了炮火。我们将保护它,不让清军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