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南京城下(第4/8页)
太平军早已侦察获悉清军兵船弹药不足。于是太平军把装满泥土的船一只接一只地开到清军船队面前,清军兵团拼命开枪开炮,很快弹药打光了,清军兵船失去了战斗力。这时拥有大量弹药的太平军才露面,一下子就把清军船队消灭。
陈胜元中炮,掉在长江中死了。
两天后,太平军先锋迫近太平府城。太平军过去的做法是占领主要城市,或派兵进去,运出战利品,放火烧毁寺庙和衙门。但他们这次没派兵进太平府城。传说是因为这个城名与太平天国同名。
南京危急。我离开了南京,来到京口,现在在等待南京失陷的消息。不知需等待多少时日,但南京失陷,肯定无疑。
若没有蒋文庆和陈胜元两个人,我简直感到这国家已腐败透顶了。
通过于益生的信,大体上可以了解太平军进攻南京前的概况。他的任务是收购茶叶,同时和连理文取得联系。
其实连理文一直离他不远。理文走陆路,从江北往东走,在湖口渡过长江,进入了江南地区。他进入江南后仍往东走。李新妹和他同行,她的脚步绝不比男人慢。
于益生比清军提前一步往东。连理文好像是追逐着清军往前走,他等于是走在清军与太平军中间。在湖口,理文又和谭七会合了。到达芜湖的时候,一天早晨,谭七突然变了模样。
“你这是怎么啦?”理文吃惊地指着谭七的脑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要装扮什么吗?”新妹也诧异地望着谭七。
谭七是谍报人员,没有像太平军战友们那样剪掉辫子。而这次,他不但剪了辫子,连后脑勺上的头发也全部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谭七被理文一问,只是笑嘻嘻地不吭声。
“完全像个和尚了。”理文道。
“是呀,我要入佛门啦。”谭七半开玩笑。
“真的?”
太平天国信奉基督教,对佛教态度十分严厉,占领了城市首先要放火烧寺庙,把佛教看作邪教,从未宽恕。谭七是信奉上帝天父和天兄的教徒,怎能会当和尚呢!
“你会那样认为吗?”谭七反问道。
“什么?”
“先生,你不是问我是不是真心吗?谁也不会相信拜上帝会信徒会变成这种模样吧!”
“那当然喽。”
“所以嘛,我变成这种模样,妖人们不就不怀疑了吗!”
“那倒是。那么,有什么……”理文已经意识到了,谭七大概是又承担了什么危险任务,一定是潜入敌人的地区。
“到什么地方去?”
“南京呗。我说理文先生,你也去吗?”
理文叫谭七这么一问,条件反射似的回头看了看新妹。新妹一直想去上海,因为据说那里出现了新世界。不论是对太平天国还是妖人政府,她都感到厌倦了。
“去金陵嘛,你已经问了好多好多次了。好不容易已经来到了这里,可以顺便路过一下嘛。”新妹道。
“是打仗喽!”理文瞅着新妹的脸。
“没关系嘛。这个仗跟我没关系。要是自己打仗,要豁出性命。现在可以比较轻松地看看热闹嘛。”
于是,三个人向南京走去。
“剃光了头发的人怎么这么多呀?”理文问。头脑无比冷静、灵活的杨秀清是这种谍报工作的负责人。他信仰具体的实力更胜于天上的上帝。要在南京城内搞破坏或内应工作,当然要派去足够的人数。
“相当多呀。”谭七答。
大批僧侣拥入南京,当局不仅没有感到奇怪,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太平军烧毁佛寺,把佛寺看作好像是自己不共戴天的敌人。到处都有被大火赶出来的僧人。
晚唐诗人杜牧曾作《江南春》一诗,这样描绘南京: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说的是千年前的事。一提到南京,人们就会想起这首诗,就会觉得那里有很多寺院。那些被烧掉了寺院的佛僧们,当然会奔着传说有很多佛寺的南京而来。
若混杂在这些佛僧当中,就不会被人怀疑,这是杨秀清的想法。佛教僧侣是太平军的牺牲者。在这一点上,人们对他们抱有一种同情。杨秀清利用这同情,派出谍报部队,不能不叫人佩服。
在被太平军攻陷之前,不,在被太平军包围之前,南京城内就出现了种种怪现象,弄得人心动荡不安。而这些怪现象几乎全都是这些剃去头发、扮成僧侣的太平军谍报人员制造的。
有这么一桩怪事——很多寺庙的佛像和神像被人挖了眼珠。
任何时代都有一些怪人,要说一座寺庙的塑像全都叫人挖去了眼珠,那是可能发生的。而现在是两座、三座、四座寺庙,一夜之间发生了同样的事,而且寺庙间又相隔很远,这显然不是个人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