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10/17页)

然而,在她的统治即将宣告结束的时刻,女王并非完全孤立无援。在她的军队没发一枪就被遣散以后,一队忠于皇室的志愿军从火奴鲁鲁的山谷里开出来,赶来保卫他们的女王。在这些人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蹒跚而行的土著居民——采藤人基莫。他手里拿着从弹子房的人手里抢过来的火枪,一件制服——其实就是一条松松垮垮的裤子,被他用一根红绳吊在腰里,头发有好几天没有梳过,打着赤脚,他还需要刮刮胡子,但跟他的同伴一样,他愿意为女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美国军队穿着闪光的制服,手里拿着崭新的步枪,万分惊异地看着志愿军走过来跟他们交战。

一位英勇的穿白色衣服的军官没带武器就来到这群非正规军的首领面前说:“不打仗。女王退位了。”

“她怎么了?”忠于王室的军队首领问。

“退位了。”年轻的美国军官说,然后他喊起来,“这儿有没有人会说夏威夷语?”

旁边一个看热闹的豪类懒洋洋地走出来说:“你想干什么,将军?”

“告诉这些人,不打仗。女王退位了。”

“没问题。”豪类说,他转身冲着基莫和他手下的人说,“哎,各位土著,利留卡拉尼完蛋了。她回家了。你们也完蛋了。你们也回家。”

到目前为止,从真正的战斗角度来说,起义就以这种方式结束了。基莫把没发一枪的武器还给弹子房,听任朋友们嘲笑他。基莫心烦意乱,他知道那个世界消亡了,那个他深爱的世界——披着金色流苏的马儿奔跑着;忠实的卫兵穿着鲜亮的军服行军;女王坐着涂有金粉的马车辚辚向前。他慢慢沿着不列塔尼亚大街走着,顺着努乌阿努大街来到那间他和妻子阿皮科拉,还有他的中国家庭共同居住的小屋。他径直上了床,既不说话也不笑。他静静地躺在那里,直到死去。

当地政府,以弥加・黑尔作为临时首脑,各种植园主在后面辅佐,扫除了延续了十七个世纪的、以利留卡拉尼女王为首的君主制度。新政府每一项卓有成效的措施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指引:与美利坚结盟。戴维・黑尔和弥加・惠普尔匆匆赶往华盛顿,在国会里强行推动合并条款,想赶在温和的哈里森总统和他的幕僚们在3月4日离任之前通过。他们知道新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对夏威夷的事态持反对态度。他们向火奴鲁鲁拼命寻求道德支持,致力于促成条约的黑尔和惠普尔报告说:“起义的方式遭到了相当多的反对意见。弥加・黑尔就不能作个强硬声明,靠他那完美无瑕的名声来使其得以实施?如果不这样做,咱们必输无疑。”

1893年2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弥加・黑尔隐退到位于国王大街的那间书房,给纽约的杂志写信:“任何理智的人看到这些群岛,都会承认他们需要美利坚合众国的监管。这里的土著居民大部分目不识丁,蒙昧于偶像崇拜,执著于君主制的华丽表象,完全不适合实行自我统治。”这位传教士的儿子,以七十一岁的高龄,用这些虽然尖刻刺耳却并无不实的语言,总结了他们这一群人的成就。他身为老牌爱国者,对夏威夷的热爱超过了一切事物,所以他并不知道自己所说的话会带来什么后果。

他继续指出了一个为夏威夷人和美国人所忽略的重要事实:“夏威夷不能继续在太平洋中心事不关己地无所事事了。看上去,群岛似乎离美国很近,但离加拿大也不远,还恰恰位于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必经之路上。夏威夷有所有的理由成为加拿大的领土。群岛距离亚洲部分的俄国也不远,要不是因为历史上的某个事件,现在恐怕早已隶属于那个庞大的帝国了。对于任何曾经乘船从火奴鲁鲁到广岛或上海的人来说,群岛与日本和中国的距离也近在咫尺,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都以为夏威夷群岛的命运与美国紧紧相连,然而事实上,这并不像我以为的那样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如果在这个危急的历史关头,我们自然而然的命运遇到了阻力,那么一个不那么合乎逻辑的命运就会取得胜利。夏威夷,太平洋上这颗璀璨的明珠就会归属加拿大或俄国,甚至日本。为了防止这样的灾难发生,我们祈求美国现在接纳我们。”这份被广泛翻印的文章被野人威普・霍克斯沃斯从位于国王大街上的黑尔家族宅邸拿出来,送到等在港口的他自己的货船上。当老弥加・黑尔把这篇文章亲手递给侄子的时候,他十分震惊地发现一个新问题:他居然要借助这样邪恶的方式去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

弥加的请求没有得到任何回应。1893年2月,路易斯安那州和科罗拉多州的蔗糖利益集团迫使国会驳回了合并协议。格罗弗・克利夫兰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的第五天就严厉地收回了条约,并驳斥了那些硬要使夏威夷归属美利坚合众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