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编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第20/32页)

与法国的战争?自1867年至1870年,俾斯麦精心谋划诱导德意志南部各邦与北部成立自愿的政治联合。他知道它们并不相信普鲁士,并惧怕法国。在七周战争以后为法国谋求“报酬”的拿破仑三世,掉入了俾斯麦的陷阱中。俾斯麦渐渐采用巧妙但卑鄙的外交手段惹恼了法国皇帝,直至1870年7月,法国最终向普鲁士宣战了。

这个时候,德意志南部各邦正被民族爱国浪潮所激荡,和北部联邦同心协力,加入到了普鲁士的“防御”战中。

与法国的战争是激烈、短暂而具有决定性质的。发动战争的俾斯麦,再次获得了战争胜利者冯·毛奇的大力拥护。在1870年9月2日的色当大战中,拿破仑三世以及10万士兵都被俘虏了。1871年1月28日,巴黎在积极防守了127天以后,还是投降了德意志。俾斯麦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创建德意志帝国了。

五、德意志帝国

1870年至1871年,俾斯麦的战争机器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是除德意志本土以外让俾斯麦与威廉一世可以共同完成德意志统一,所必须采取的最后一步,当然并不包括奥地利。德意志军队仍在进攻巴黎的时候,南部的四个邦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以及黑森自愿参加政治联合的请求被及时获准了。联合的称呼从“北德意志联邦”改为“德意志帝国”;1870年1月18日,在法国的凡尔赛故宫的镜厅,公开宣布普鲁士国王威廉即德意志皇帝之位。

被无情强加在法国头上的1871年条约,给德意志帝国带来了1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及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

铁与血的成就?法兰克福议会依靠演讲与选票所没得到的东西,俾斯麦通过了三场斗争的铁与血获得了。因为于1864年打败丹麦,1866年打败奥地利,1870年又打败了法国,德意志帝国终于在普鲁士的领导之下成立了。可是它并不包括奥地利或者瑞士,尽管两者都有一些地方属于德意志地区。

帝国宪法?新德意志帝国的组建同北德意志联邦有些类似。因为帝国是一个联邦,所以各邦还是依旧维护自己执掌内政的政府。帝国中最大并最具势力的邦——普鲁士,仍旧保留了并不民主的1850年宪法。在25个邦里,只有极少数邦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了英国式的、真正意义上的议会政府。

联邦议会?联邦议会在帝国拥有最高权力,也就是帝国诸邦各王侯所委任的个人代表组建而成的一个机构。

帝国议会?帝国议会,也就是由全国成年男子广泛选出来的国民议会,几乎是一个辩论会,由于它的决议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联邦议会的反对而无法付诸施行。

皇帝?普鲁士的国王就是德意志的皇帝,他是一位真正的专制君王。他不需要咨询普鲁士议会便可任命普鲁士的首相,也不必听取帝国议会的建议便可任命帝国宰相。

宰相?俾斯麦担任了帝国的宰相与普鲁士的首相很多年(1871—1890)。他以宰相的身份主持联邦议会,着手帝国议会的立法,而且还要处理帝国的事务。他又以普鲁士的首相身份去指点联邦议会里普鲁士议员应怎样投票,而且这些票数足可否定每一个裁军议案,或是每一个减税议案,或是每一个针对宪法的修正案。

宰相与帝王的一些大臣都不可能因为议会或是民众而被迫离职。只要帝王相信他们,他们就能一直任职。德意志的帝国政体是非常有力的,但是却并非民主的。

德意志的军国主义?尽管缺少民主政治,但是军国主义却是非常强大的。实际上,普鲁士往日对武力的崇尚已经日渐变成了新帝国最宝贵的传统。新帝国是凭借军国主义创建起来的。爱国的民众相信,只有通过军国主义,帝国才能长久,还能扩张壮大。

对欧洲的影响?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这么充分武装的现象,并非是绝无仅有的。5年的时间里,德意志这个军国主义典范,被四邻强国法国、奥匈帝国、俄国以及意大利所效法。它们纷纷扩充军备的时候,德意志就凭借外交手段,制止它们联合起来反抗它。

紧密的联盟?德意志惧怕其他诸国联合起来反抗它,便寻找盟友。1879年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缔结了一个密切的军事同盟,这个同盟于1882年在意大利的加入以后发展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同盟一直延续至191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瓦解了,因为意大利与奥地利之间的旧恨确实太深了。

只要俾斯麦在位掌权(至1890年),德意志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都是最友好的,同英国的关系也是一样。可是,因为德意志的军国主义与俾斯麦的外交手段,自1871年至1914年,整个时代都成为了“武装和平”的时代。军备从来没有减少过,反而到处都在增加。民族的愤恨越来越尖锐,军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