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编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第21/32页)

德意志的家长作风?统一后的德意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家长作风,即觉得政府必须主动给予人民经济福利的政策。俾斯麦的家长作风政策包括两方面:(1)巩固联邦的全国政府;(2)推进全国各阶层的物质繁荣。

全国政府接手了全部铸币工作,整顿了银行业,进而巩固了自身。它还改良了几个邦的铁路系统,以便它们更加适应帝国的快速统治。它提高关税以保护德意志工农业,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的钱财来作为联邦的收入。

为了推进人民的物质繁荣,政府极力实施了关税保护税法则,同时还制定了很多社会法规。这些法规对工时和工人的疾病、工伤及养老保险做了规定。就这些法规来说,德意志是近代诸国中的先行者。还创建了优良的职业学校。俾斯麦寻求推进经济繁荣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建立殖民地。1884年至1885年,他将德意志商人以及传教士已设立标桩的非洲若干广阔地区置于帝国的统治之下。

非德意志人的不安?可是并不是德意志帝国中的全部集团都是对此满意的。从1871年至1914年,帝国内部常常有些不安的强大集团,会对帝国的军国主义、家长作风以及其他特别举措进行责难。反对派中有些是绝对不想隶属于德意志帝国的非德意志人。在石勒苏益格的北面,居住着几十万丹麦人;在普鲁士居住着300万波兰人;而在已被德意志征服、于1871年自法国手中夺得的阿尔萨斯—洛林,却有非常之多的法国人期盼着归属于法国。

一些德意志人的不安?在德意志人里,还有一些多多少少不满的人们,比如:(1)民主党人或者激进派。他们依然保持着1848年的革命思想,期望德意志帝国变成真正民主的国家。(2)天主教徒。尽管这些人只占少数,可却是一个大集团,他们因为信奉天主教的奥地利被逐出帝国以外而觉得遗憾,当然也憎恶新教对普鲁士的统治,比政府更加提倡自由与民主。他们组建了所谓的“中央党”。帝国初期,俾斯麦对他们采取了所谓的“文化斗争”。直至1886年,他废除了很多反对天主教的举措。中央党仍在德意志处于重要的位置,在帝国众议院里还保有四分之一的席位。有时它也拥护政府,可是直至1914年,它几乎是常常反对政府的。(3)社会党人。这个集团于1875年之后发展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党派。他们说了许多有关“革命”的话,也就是要摧毁军国主义,成立一个民主共和国,取消私有财产,而且由工人阶级管理工厂与农场等。至1914年,这些社会党人(社会民主党)变成了德国最大的政党。

卡尔·马克思(1818—1883)被人们认为是近代社会主义的奠基人。19世纪结束以前,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48年共同发表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已经成为全世界千百万工人的信条及强有力的社会主义党派的政治纲领。

威廉二世皇帝?威廉一世皇帝于1888年以91岁的高龄去世了。他的儿子,以自由主义人士著称的弗里德里希三世,只在位3个月而已。同年,弗里德里希三世的儿子,也就是威廉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成为普鲁士国王与德意志皇帝。他在位的时间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军阀?威廉二世是一位典型的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者。他热爱权力及那些象征权力的装饰。他歌颂军国主义,声称“是军人及军队,而非国会的多数,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我将信任给了军队”。同时他还假装成一个热诚的新教徒,用不可置疑的语句来肯定他的统治权是来自神授。他诸事过问,四处旅行,并且不断发表讲话。

俾斯麦的免职?虽然威廉二世完全赞成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可是他却无法与俾斯麦共事。在德意志的专制政府里,无法同时容纳两个像他们这样的人物。结果自然是宰相必须离职,宰相是皇帝的佣人(或是主人)。这位年轻的皇帝不久便决定了统治德意志的应当是霍亨索伦王朝,而非俾斯麦王朝。俾斯麦于1890年被免去了职务,这条国家的大船从此由新舵手来掌舵了。

但是前方却存在很多暗礁。

在海上和陆上?1890年之后,德意志扩大了它在非洲的殖民帝国的范围,吞并了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强占了中国的胶州湾。它计划建设一条自君士坦丁堡至巴格达的铁路,把整个奥斯曼帝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20世纪初,为了保护商业及殖民地,它把军国主义扩张到了公海上,还创建了一支规模与实力都仅次于英国的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