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词籍卷(第26/45页)

齐鲁书社又征访得戴自中所藏沈氏手书沈祖棻《涉江词》一帙,因商得千帆同意,附益印行。千帆又出其所藏沈氏手书《题涉江词》诗词稿二纸,并皆印入。

沈氏书法传世者多大幅行草书,此本小楷俊逸,所书词亦皆佳作,殊可把玩。不独为词籍异品,亦可供书家临摹。

(56)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一月初版

此书总为七大章:1 词源。2 词体。3 词调。4 词派。5 词论。6 词籍。7 词学。每章各有子目,论述详赡,为近年出版词学概论性著作之出众者。全书主体在第四、五章,论述亦最见作者学识。其他各章,不限于唐宋,亦可谓之“词学通论” 。研究词学者,以此书为初阶,则有关词学之基础知识,大致可得。

卷尾附录《彊村丛书与词籍校勘》,与“通论” 无涉。且词籍校勘乃专门之学,《通论》读者,尚未足以语此。窃谓此文当编入作者论词文集,附于此书,有损本书体例,实为赘疣。

(57)词史 刘毓盘著 上海书店影印 一九八五年五月

刘毓盘,字子庚,浙江江山人。生于清同治六年,卒于一九二七年。清末需次陕西,未补官而清亡。辛亥后,任嘉兴中学教师,北京大学教授。此《词史》即其在北京大学时之讲义。

《词史》全书凡十一章:1 论词之初起由诗与乐府之分。2 论隋唐人词,以温庭筠为宗。3 论五代人词,以西蜀南唐为盛。4 论慢词兴于北宋。5 论南宋词人之多。6 论宋七大家词。7 论辽金人词以汉人为多。8 论元人词至张翥而衰。9 论明人词之不振。10 论清人词至嘉道而复盛。11 结论。以上区分时代风格,提示要点,词史大纲已具。惟各章皆列叙词家小传,并举一二词以见风格,未有深入研讨,仅堪供初学者入门参考,尚未可为词学发展之史述。惟此书本为授徒讲稿,非专门著作,固不必要求太高。

此本原为一九二二年北京大学排印讲义,外间流传不多。一九三一年,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始据以排印,公开发行。今上海书店即用群众本影印。然北大本及群众本皆极多误字,今影印本亦未能改正,读者当注意之。

(58)宋词通论 薛砺若著 上海书店 一九八五年六月影印新版

本书分为七编:第一编为“总论” 。第二编以下分宋词为六个时期。第一期为北宋初期,以晏、欧、张先为主要词家。第二期为以柳永为首的五大词派。第三时期为周邦彦及其他词家。第四时期为南宋初期,分词家为三类。一、颓废的词人。二、愤世的词人。三、柳永的馀波。第五时期分风雅派及辛派两类词人。风雅派以姜夔、史达祖、吴文英为主,辛派则以辛弃疾为首。第六时期以王沂孙、张炎、周密为南宋末年三大家。另以刘辰翁、文天祥、汪元量等为哀时词人。每一时期,各为一编叙述之。

每编各有引言,概述本时期词学情况。此下即为词人评述。除十馀重要词人,评论较详外,多数词家皆仅有简略之小传,举其一二名词以代表其风格。几乎像一部宋词人名辞典。

此书早在一九三〇年代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今由上海书店据一九四九年三版本影印流传。

(59)花间集校 李一氓校香港商务印书馆 一九七八年二月(再版)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四月(再版)

《花间集》历代均有传刻,版本滋多,各有误谬。李一氓同志博览诸善本,为之校勘,是正不少。诚如校者自言,此书可使读者“不会撞上一个错字,亦给治文学史者有一个可信赖的依据。” 是此本之贡献也。

卷尾有《校后记》,述《花间集》版本源流甚详赡。又有附录,汇集宋元以来诸本题跋,对研究唐五代词者亦极有用。

此书曾于一九五八年七月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一九六〇年十一月,香港商务印书馆用北京纸版印行,是为港本初版。一九七八年二月,香港商务印书馆印行再版本。一九八一年四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北京再版本,故此书前后已有四种版本。

香港再版本与初版本同,亦与北京初版本同。北京再版本则内容已有改易。惟正文十卷仍用旧版,校记则增入《补记》一页。附录亦有移易。卷前插图诸本书影亦有一二抽换。

(60)人间词话新注 滕咸惠校注 齐鲁书社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初版

本书分上下二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附录》。上卷系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整理而成。各条按原稿顺序编排,文字亦从原稿。原稿引文多处与所引著作原文不同者,均未改动,以存作者之真。原稿已删之若干条及已删之若干文句,照样录出,并加按语说明。下卷辑录《人间词话》以外的(王氏)零星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