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词籍卷(第20/45页)
(26)词论2 刘永济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三月初版
此书亦刘先生在武汉大学讲授词学的讲义,解放前曾由武汉大学印行,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武大印本及刘先生书眉批注重行整理,并加标点,为排印流传,供词学研究者参考。
全书分上下二卷。上卷为《通论》,计名谊、缘起、宫调、声韵、风会共五章,属于词学概论。下卷为《作法》,凡总术、取径、赋情等七章,属于创作方法的指导。全书体例实仿照《文心雕龙》。
此书用文言述作,言简意高,对于词学基础知识不足者,恐不易领会。全书论点,亦间有可议。《风会》篇云:“文艺之事,言派别不如言风会。派别近私,风会则公也。言派别,则主于一二人,易生门户之争;言风会则国运之隆替,人才之高下,体制之因革,皆与有关焉。盖风会之成,常因缘此三事,故其变也,亦非一二人偶尔所能为。” 此论反对词派之说,以一时代词格之改变归之于国运、人才、体制等客观条件,可谓有识。然刘先生在其《词选》中仍用流派为类别,似乎理论与实践不合。又《声采》篇云:“初学作词,最宜联句、和韵。” 此则视文艺创作为仅仅文字声律之技巧,恐不足为训。
(27)词苑丛谈2(清)徐撰 唐圭璋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四月印行
本书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江人徐所编的一种词话性质的书,内容分为十二卷,凡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证、谐谑、外编共七类,都是从古书旧籍中钞撮有关词的记载,也有一部分是徐自己写的。因为它是一部趣味性的谈论词学的读物,一向为欣赏文艺的读者所喜爱。但原书为徐氏随得随钞,每条均无标题,而且不注明来历,读者不便检查。唐圭璋先生对此书作了核对整理工作,注明了每条出处,校正了许多误字脱文,并为每条加了标题。卷尾又附了一个《引用书目》,使此书既便阅读,又便检查,可以称为此书的新版善本。
(28)清真集(宋)周邦彦撰 吴则虞校点 中华书局 一九八一年四月初版
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则虞先生的遗稿,书成于一九五五年,越二十馀年始得印行。此书以林大椿校《清真集二卷附补遗》为底本,更取诸家别本校注之。卷后有参考资料四种:曰传记,曰序录、曰词话、曰版本考辨,研究周邦彦词所需原始资料,大致已备。
吴氏于此书校勘甚勤,然其失在不能判断。林本误处,虽在校记中引别本可证,然而仍不敢在本文中改正。例如第五十七页定风波“苦恨城头传漏永” ,此“永” 字明系“水” 字之讹,郑文焯所校甚确,吴氏虽列入校语,而在本文则仍用“永” 字,则何贵乎校勘哉?又词句标点亦多疏失,例如九十一页青房并蒂莲首句“醉凝眸” ,此“眸” 字是韵,而标点失圈。五十五页意难忘“竹松凉” ,此“凉” 字亦韵,而标点误。诸如此类甚多,或排印时失于校正。
(29)韦庄词校注 刘金城校注 夏承焘审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四月
温庭筠与韦庄是晚唐二大词人,也是词史上两位最早的作者。但虽然温韦齐名,二人词的风格则不同。韦庄词今存于《花间集》、《全唐诗》者共五十四首,今由刘金城同志一一校注,并附存疑词三首,为韦庄词第一个单行注本。卷首有夏承焘作《论韦庄词》一文,即以代序。卷后附《韦庄年谱》,为夏承焘旧作而有所修订者。其后又附以《十国春秋》中的《韦庄传》。关于韦庄生平的文献,大致已备。初学者欣赏或研究韦庄词,可以取资于此书。
(30)考正白香词谱(清)舒梦兰辑 陈栩 陈小蝶考正 上海古籍书店 一九八一年五月影印
《白香词谱》是清代舒梦兰字白香所编,选择一百个常用词调,逐字标明平仄、韵脚,为填词者的一本简易手册,当时颇为风行。一九一八年,由陈栩、陈小蝶父子重为考正,以新版问世。今由上海古籍书店用当时振始堂初版本影印,供应词学爱好者。
此书在每一个词调后附有“考正” 及“填词法” 两种说明,对于词调的源流、别名,句法韵法的应注意事项,均有详细指导。舒氏原本谬误处,亦逐一辨正。卷尾附录《词人姓氏录》及《增订晚翠轩词韵》,亦为使用此谱者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