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词籍卷(第15/45页)

(3)瞿髯论词绝句 夏承焘著 吴无闻注 中华书局 一九七九年三月初版

自杜甫作《戏为六绝句》以来,诗人用绝句形式论诗的,代不乏人。到清代的厉鹗,开始用绝句论词。本书是夏承焘先生平时对历代词家、流派以及他们的优劣,作概括性的评品。从“唐教坊曲” 、“填词” 二首始,以“词坛新运” 一首为殿,共绝句八十馀首,其间每诗咏一人,或一人数诗,始李白,迄况周颐,一千多年来词坛代表性人物,这里都评论到了。

这些诗并非成于一时,随时有所增删,前几年,夏先生在杭时曾出示其初稿,原名为《词谳》,出版时始易今名。卷中唯《唐教坊曲》及咏夏完淳、陈维崧、朱彝尊少数诗系旧稿,其馀多数皆为最近改定之作。这些均可看出作者虽年登大耋,尚在努力增益新知,不惮改其旧说,其锲而不舍之治学精神,于此可见。

(4)宋词三百首笺注 朱祖谋编选 唐圭璋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九月新一版

一九二四年,著名词家朱彊村编选了一部《宋词三百首》,为学词者作入门读本。当时萧友梅主持的上海音乐院曾用作语文学教材。词的选本,向来盛行的是张惠言的《词选》,其后虽有易顺鼎的《微波榭词选》,王运的《湘绮楼词选》、梁启超的《艺蘅馆词选》,皆流传不广。张氏《词选》,所取仅六十八首,且代表其常州派的观点,不免褊狭,因而渐为学者所不满。《宋词三百首》既出,遂取《词选》而代之。

唐圭璋先生取《宋词三百首》为作笺注,书成于一九三一年。有吴梅序,称其书有三善:爬梳遗逸,字里爵秩,粲然具备,一也。诸家评论、博收广采,遗事珍闻,足资谈屑,二也。捃摭集录,较他家尤备,力破邦彦疏隽少检,梦窗七宝楼台之谰言,三也。有此三善,于是朱氏之书,更有便于学者。

此书笺注本,解放前曾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印行。解放后又于一九六二年由中华书局印行。此新一版系用旧纸型重印,除个别错字外,内容未有改动。

(5)月轮山词论集 夏承焘著 中华书局 一九七九年九月初版

本书所收的二十一篇文章,是作者六十岁以前所作单篇词论的结集。和他另一著作的《唐宋词论丛》是姊妹篇。风格、论点、手法、结构、基调完全相同,实际上两书都是他编《唐宋词人年谱》时的副产品。作者在《前言》中说:“……后来写《词林系年》、札《词例》,把它和王鹏运、吴昌绶诸家的唐宋词丛刻翻阅多次。三十多岁,札录的材料逐渐多了,就逐渐走上校勘、考订的道路。” 这是他研究词学的全过程,是甘苦之言。

集中有《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曾引起小小风波,而且至今尚不能作为定论;但能够用怀疑态度对人云亦云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实事求是,不同于哗众取宠。

外编内容有论杜诗的,有论纳兰容若手简和介绍《溪诗话》的。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虽非词论,但同属于校勘、考证性质,故列为附编。由于末篇为《据〈白氏长庆集〉考唐代长安曲江池》一文,又附录了《唐代诗人长安事迹图》,这幅地图参考了宋敏求《长安志》、毕沅《关中胜迹图志》,以及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等书而成,对唐代文学的研究者极有帮助。

(6)唐宋词选释 俞平伯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七九年十月初版

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选释唐五代词,中下卷选释两宋词,共选择词二百五十一首。因本书为提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之用,与一般普及性的选本有所不同。选词的面稍宽,想努力体现出词家不同的风格特色和词的各方面发展途径。著者在《前言》中已有详尽的说明。

本书成于一九六二年,曾有试印本,近又经修整,并删去存疑两首,正式出版。关于全书选释体例,作者说:

选材方面,或偏于消极伤感,或过于香艳纤巧,这虽然和词本身发展的缺陷有关,但以今日观之,总不恰当。而且注释中关于作意的分析和时代背景的论述,上中两卷亦较下卷为少。注释的其他毛病,如深而不浅,曲而不达,偏而不全,掉书袋又不利落,文言白话相夹杂等等。

这些话虽是谦辞,也近乎事实。但词家选词,毕竟别具手眼,解词亦别有会心。尤其在《前言》中所提出的关于词的发展和历史上已然存在的情况,阐述非常详备,而且有许多论点是属于创见的,更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