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儒家的政治诉求(第10/10页)
易中天的结论是,限制皇权是指望皇帝自觉,是一相情愿;以气节对抗强权,是得不偿失;用忠诚换取限政,是南辕北辙。因为你越是忠.就越得顺;越是顺,就越会助长皇权。结果是“风波亭”,是“袁崇焕”,是儒家得寸,皇权进尺。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易中天认为,对于中国历史仁愈演愈烈的专制独裁,儒家既“有所阻拦”,也“推波助澜”,可谓“功过参半”。因此,独尊儒术,不如博采众家。道家讲自由比儒家多,墨家讲平等比儒家多,孟子讲尊严也比孔子透彻。不必一叶障目,只在儒家这一棵树前守株待兔,应当放眼整个中华传统,发掘“尊严和自由”的资源。
2011年8月11日,《南方周末》第28版还发表了清华大学教授秦晖的文章《“改朝换代”与君主和平立宪的可能》,批评秋风的儒家宪政论是无根之说。秦晖说:“秋风先生最近说儒家是主张‘封建’的,而‘封建’就包含有‘宪政’,中国传统是尊奉儒家的,因此除了秦始皇时的短暂例外,在秦以前和汉武帝以后似乎从来就有‘宪政’。他这个论证链条除了古儒(注意不是汉武帝之后的法儒)主张‘封建’大致不错,其他几个环节都靠不住。即便在英国,‘封建’本身也并不是宪政(包括安茹王朝时那个大宪章,现在被渲染得很神,其实它与近代宪政并没有逻辑关系),否则都铎式王权、英国革命与光荣革命都无法理解了。而‘汉承秦制’后的中国,实际上搞的也不是古儒主张的那一套,不是‘封建’,当然更不是宪政。不过秋风先生的意思如果是说长期‘封建’传统下比较有可能向宪政和平过渡,那倒是真的。但遗憾的是,中国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1 陈明:《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第131页。
2 景海峰主编《当代新儒家》,三联书店,1989,第17页。
3 方克立、郑家栋主编《现代新儒家人物与著作》,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第243页。
4 方克立、郑家栋主编《现代新孺家人物与著作》,第268页。
5 景海峰主编《当代新儒家》,第31-33页。
6 本段及以下几段引文,分见蒋庆《政治儒学》,三联书店,2003,第15、14、3、202-203、209、210、211、212、348页
7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7影印版,第35-37页。
8 本段及以下几段引文,分见陈明主编《儒教新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第89-90、92、93页。
9 本段及以下几段.分见康晓光(仁政》,第xv、xxi、xvii、viil、xxviil、xxix、xlvi、xxxi、xxviii、xlv、xlvii页。
10 本段及以下几段引文,分见陈明《文化播学:思辨与论辩》,第149、28、35、119、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