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思想的捍卫者(第9/15页)
第二份万言书在1995年秋季传开,题为《未来一二十年我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形势及主要威胁的初步探讨》,仍然匿名。
这份万言书结合苏东剧变,分析了中国有可能和平演变的形势。文章的立论承继了第一份万言书的观点,即中国已经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
作者说:“近年来,在某些直接和间接的私有化口号和措施的鼓励支持下,我国私营企业迅猛发展,成倍增长,成为不可轻视的经济力量,在南方数省已占据主体地位……社会财富向少数人手中迅速集中的事实再次表明,在我国,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已经或正在形成,阶级斗争有可能重新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作者认为,“在我们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内外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思想代言、经济代理势力”,组成了“党内资产阶级化的利益集团联盟”。党外的新生资产阶级和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势力里应外合,就构成了我国实现和平演变的中坚力量,这是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最大隐患。
作者提出,应该立即开展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全党一切工作要以反和平演变为纲。
第三份万言书的题目是《关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这是万言书中唯一标明了写作日期的一个文本:1996年9月拟定大纲,1996年10月到12月20日写出初稿,1996年12月21日到1997年l月20日修改定稿。
这一段时间,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着手国企改革,实施“抓大放小”方针的时期。
这份万言书提出了一个观点: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保住几十万个大中小国有企业的“国”字头,小企业也不能放。因为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0%。如果小企业私有化,就会使绝大多数职工生活在非公有关系中,工人阶级的绝大多数就成为雇佣劳动者。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抓大放小”方针是私有化的主张,是错误的。
1997年2月,邓小平去世,第四份万言书问世。这份万言书作为其他三分万言书的补充,开列了一个很长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学者、作家、媒体的黑名单,其中包括很多有名的经济学家、法学家、理论家、学者和作家,也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读书》、《中国法学》、《北京文学》等诸多媒体。万言书认为,1992年以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风头越来越健,资产阶级自由化逐步占据了一大批重要媒体。万言书指控这些媒介和学者、作家主张培育一个资产阶级,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求有关方面加以惩处。
万言书广泛流布,加剧了紧张气氛。山东省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说,山东一些千部看了万言书之后,心有余悸,想说话不敢张嘴,想走路不敢抬腿。内蒙古正在筹备中的一个扩大开放的会议,也停了下来。人们都在揣摩万言书的来头,看一看再说。
1997年这一年,有两件大事,一是春季邓小平去世,二是秋季召开十五大。海内外都在议论,邓小平去世之后政策会不会变。显然,万言书紧锣密鼓问世,是想制造舆论,影响十五大的路线方针政策。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起影响很大的个案,就是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因为所有制讨论而蒙难。
1996年秋,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到中央党校学习。他在学习中写了《关于所有制若干问题的思考》,送给同班同学传阅,并声明请研究提出意见,不供发表。
未曾想,1997年初,一篇批判厉有为的文章在京城各界散发,并附上了他这篇文章,称此文是及时而难得的反面教材。厉有为大吃一惊,这篇文章是谁传到外面去的呢?可是此时没人查这件事了。
批判文章给厉有为扣上大帽子,说这篇学习体会是精心准备抛出的一份彻底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政治宣言和经济纲领。
1997年2月10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编辑的《历史唯物主义通讯》第28期发表批判厉有为的文章《厉有为意欲何为?》。这是20多位匿名的“首都理论界人士”在1月18日召开的一个批判厉有为的会议上发言的摘要。这些匿名人士指责厉有为提出的股份制改革方案,说实行股份制就是搞私有化,就是要培植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这些发言者还恐吓说:“与会专家学者建议并要求反映:像厉有为同志这样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的共产党员,不够共产党员的条件,更不适宜作为中央候补委员进入中央委员会,也不适宜担任任何一级党政组织的重要领导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