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思想的捍卫者(第8/15页)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7
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8
在这一年召开的十四大上,根据江泽民的提议,中国的经济体制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还提出,主要是防止“左”。
老左派第二波进攻落败。
第三波:四份万言书抹黑私营经济
老左派第二波挑战在1992年遭受挫折,沉寂三年,再度擂鼓。
1992-1995这三年形势的一大特点,是为数众多的官员和知识分子在南方谈话鼓舞下,纷纷下海,中国私营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爆炸性增长。
这三年,老左派观察形势,寻找新的突破口。这第三波进攻,就拿私营经济开刀。因为毛泽东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总是把私营经济打人另册,老左派认为这一点大可利用。
这一次,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发展私营经济是不是对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国家安全成了老左派唬人的新口号。
在进攻形式方面还出现了一个新特点。过去,老左派利用大众传媒铺天盖地发表文章讨伐改革开放,自1992年遭到邓小平痛击之后,媒介对左的腔调产生了警惕,老左派很难在大众传媒上搞大批判了。于是,一种新的斗争方法问世,这就是散发万言书。
这种神秘的做法,倒是中国特色。万言书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宣言手段。清朝末年,就有人散发万言书反对洋务运动。老左派承继清末顽固派衣钵,推陈出新,用来反对改革开放了。
进攻的角度和论据都是精心设计的,一看文章,就知道作者绝非等闲之辈,其行文也有影响决策的明显动机。
第一份万言书于1995年春天散发,题目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若干因素》。作者匿名,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确切地指出为何人所写。但是,读者几乎一律认定,这份万言书的作者是老左派思潮的坚定代表者。这份万言书用A4打印纸装订成册,借各种渠道流布京城,又从京城传到外地,并在海外多次发表。人们私下里将其看作左派纲领,甚至看成一份声讨改革开放的檄文。
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样一种神秘流传方式竟能严丝合缝覆盖全国。从内蒙到广东,从山东到新疆,该看的人都看到了,主要读者群是政界与学界。
过去,只有“右派分子”才使用这种手段,因为他们的文章没处发表。有点什么见解,不是被报刊拒绝,就是内部印出来“供批判用”,因此只好匿名流布。现在轮到左派人物使用这种匿名暗送的手段,不免让人感觉时移世易。
这份万言书的主旨是想证明,改革开放在中国造就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并且正在同共产党内部的走资派坑涤一气,对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万言书的作者忧心忡忡地谈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制结构的变动”。经过他们计算,“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将降为1/4,集体将占1/2,私营个体三资将升为1/4。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将降为1/3,集体将降为1/6,私营个体(含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业)将升为l/2”,“我们完全可以认定,一个民间资产阶级已经在经济上形成……当前,我国的私营业主一方面忙于‘俯身拾取金苹果’,另一方面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已经逐步提出独立的政治要求……可以预料,一旦形势允许,这些人组织成公开的资产阶级政党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19
作者写道:“资产阶级的形成是对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潜在威胁。在条件尚不具备时,资产阶级会积极介入共产党的内部斗争,打击党内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派,支持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派。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在国际资产阶级支持与配合下,把整个共产党连锅端,以直接的公开的资产阶级专政代替无产阶级专政。因此,资产阶级是今后十年我国国内政治安全工作所应予以注意的主要对象。”
我看到这份万言书,是1995年夏天。一天,北京东部一家私营餐馆老板请吴敬琏、董辅扔、孙长江和我吃饭。这个老板在京城东部很有点名气,开了几家工厂和餐馆,每年上缴税金几百万元。老板听我们聊起这份万言书,生出一种莫名的恐俱,觉得自己的财产成了危险的兆头。席终人散,他立即行动,把老婆孩子移居国外,自己则怀揣绿卡,坐镇京城,静观事变。后来他告诉我:“那文章来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