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三章(第5/9页)
“都是约克·哈丁说过的话,”我说,“他来这里之前,读过他的书。来这儿的第一个星期里,他就开始谈论那套理论。他在这里什么也没学到。”
“他可能已经找到了领袖。”多明戈斯说。
“那有什么关系吗?”
“我不知道。我不清楚他到底在做些什么。不过你还是去跟米托码头的那位朋友谈谈吧。”
我在卡提拿街的住处给凤留了一张便条,然后在夕阳西下时,开车向港口驶去。桌子和椅子摆在码头的外面,旁边是靠岸停着的一些轮船和灰色海军舰艇,那些便携式小炉子已经生起火来,烧得很旺。在索姆大道上,树下的理发师正在忙着工作,算命先生蹲在墙边,手里握着脏兮兮的纸牌。在此时的堤岸,仿佛身处另外一个城市,工作才刚刚开始,而并不是随着逐渐消失的阳光慢慢结束。这就像开车进入一个哑剧剧场:那些长长的竖立起来的中文招牌、明亮的灯光和临时演员将你带入舞台两侧,之后周围一切忽然黑了下来,也变得十分安静。一条侧面通道又将我带到码头和一堆舢板旁边,暗处有许多仓库,大敞四开,附近却一个人都没有。
那间仓库很难找,我几乎也是偶然间才发现的,仓库的门敞开着,在一盏老式电灯的映照之下,可以看见许多奇怪的破铜烂铁堆在一起,如同毕加索的抽象作品的形状:床架、浴缸、垃圾箱、汽车的引擎盖,在灯光照射下显现出一道道陈旧的色泽。我沿着这些堆积起来的破铜烂铁中的一条狭窄的缝隙走下去,大声地喊着周先生,但是没人答应。在仓库的尽头,有一道楼梯通向上方,我猜那是周先生的家——我听多明戈斯的指引,显然是带到了后门口,不过我想他这么做是有他的道理的。楼梯两旁也都堆积着金属垃圾,这些废铁在这间寒鸦巢一般的房子里,说不定哪天就有用处。楼梯口上面是一个大房间,全家人在里面或坐或卧,很像一座随时都可能拆除的帐篷。到处都是小茶杯,还有许多纸板箱子,里面装满了无法辨认的物品,旁边还有一些皮带扎好的纤维行李箱。有一个老太太坐在一张大床上,还有两个男孩儿和两个女孩儿,一个婴儿在地板上爬着,三个穿着老式衫裤的中年妇女和两个穿着蓝色丝绸外套的老人正在一个角落里打麻将。他们没有注意到我的到来。他们出牌很快,一摸就知道每张牌是什么,麻将牌撞击发出的声音,像浪潮退去之后鹅卵石在沙滩上滚动。除了几个打牌的人之外,房间里没有别人注意到我,只有一只猫跳到一个纸板箱上,一条瘦狗过来嗅了嗅我,然后就走开了。
“周先生在吗?”我问道,有两个女人摇了摇头,仍然没人在意我,只有一个女人将一只茶杯冲洗干净,又拿起水壶给我倒上一杯热茶,大概是为了保温,水壶外面还套了一层丝绸衬里。我坐在床尾,挨着那个老太太,一个女孩儿将茶杯递给我:那感觉我仿佛已经被接纳进入这个团体里,跟猫狗为伍——也许它们跟我一样,也是偶然间第一次来到这里。婴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拉拽我的鞋带,没人过来责骂他。东方人是不会责骂孩子的。墙上挂着三份商业日历,每一份上都有一个穿着艳丽的中式服装、脸颊粉红的女孩儿。还有一面大镜子,上面莫名其妙地写着“和平咖啡馆”几个字——也许是出于意外,它才陷入这些垃圾里:我觉得自己也深陷其中了。
我慢慢地喝着味道微苦的绿茶,将那只没有手柄的茶杯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里,以免手指被烫到,我在想我应该在这里等上多久。我试着用法语跟这家人交谈,问他们周先生大概什么时候回来,但是没人回答:他们大概全都不懂法语。当我的杯子空了之后,他们又为我倒上一杯,然后又继续做他们各自的事去了:一个女人继续熨烫衣服;一个女孩儿在缝缝补补;两个男孩儿在做功课;那个老太太盯着她的脚,那是一双旧式的中国小脚;狗在望着猫,而那只猫则伏在纸板箱上。
我这才意识到,多明戈斯为了勉强糊口,所做的工作是多么不容易。
一位极瘦的中国人走进这个房间。他在这里似乎不会占用任何空间:他的身体就像是饼干罐子里隔开饼干的防油纸一般。他身上唯一厚实的东西,就是那套带着条纹的绒布睡衣。“是周先生吗?”我问道。
他看着我,那是一道吸鸦片的人才会有的冷漠目光:凹陷的双颊,婴儿一般的手腕,小女孩儿那样粗细的胳膊——许多年的吸毒史再加上许多袋烟,才能使他干瘪到这个尺寸。我说:“我的朋友,多明戈斯先生,说您有些东西想给我看。您就是周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