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 36(第4/4页)

在这次小灾难之前不久,我同他见过一面,但我并不知道那是最后的一面。那是我去布鲁塞尔看望我继母的同时,不知去他家里签一份什么文件。他提着我的手提箱送我去南站,我要回巴黎,然后去维也纳。那是个炎热的、暴雨倾盆的潮湿夏夜。布鲁塞尔的街巷像往常一样始终是个建筑工地,人们在那儿又拆又盖或改建着什么。车子老陷进泥泞之中或遇上路障,所以晚点了,等我们到了火车站时,我要乘的那趟火车早就没影儿了,下一班要等一个小时。我俩并肩坐着,等着雨下小一点儿再钻出汽车。关在那个被大雨浇着的金属和玻璃盒里,我俩几乎像是两个陌生人在酒吧里似的交谈着。他很羡慕我的自由,可他是过于夸大了我的自由;生活很快使人又建立起一些联系,取代了大家原以为摆脱了的那些联系的位置;不管我们做什么或是去哪里,我们周围都竖起了一道道的墙,而且是由我们自己精心竖起的,起先还算是个避风港,不久就成了监狱了。不过在当时,对于我来说,这些事实也并不很清楚。这个早就想与自己的父亲不同的人一直感到他已一下子把自己最宝贵的储备耗尽了:“你说怎么办?我想给自己找点朋友,我总不能把所有的人都掐死吧。”我们一致认为这么铤而走险的投资方法只适合穆拉德苏丹去干,但我第一次感觉到在米歇尔-约瑟夫身上有着一些与我并没有多大不同的自由本能,正如他对谱系的兴趣与我对历史的兴趣取得平衡一样,我们不仅仅只是在眉牙弓的形状和眼睛的颜色方面相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