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圣克雷芒症候群(第8/14页)

“我想跟全泰国睡。结果,全泰国都在跟我调情。你每走一步都难免踉跄跌倒向某个人。”

“来,吸一口格巴拉酒,告诉我这不是妖术变的。”书店老板插嘴道。诗人让侍者再为他倒一杯。这次他慢慢吸饮。法斯塔夫则是一口喝干。“超了不起”女子咕噜噜喝下肚。奥利弗顺顺嘴。诗人说格巴拉酒让人回春。“我喜欢在夜里来点格巴拉酒,它为我注人活力。可是你啊……”这时他看着我:“不会懂的。在你这个年纪,天晓得,活力是你最不需要的。”

他看着我喝口酒。“感觉到了吗?”

“感觉到什么?”我问。

“活力充沛。”

我又喝一大口。“没有吧。”

“没有吧。”他用困惑失望的表情重复一次。

“那是因为在他这个年纪,他有的就是活力。”露西雅补充说。

“没错,你的‘注入活力’只适用于那些缺乏活力的人。”

诗人说:“在曼谷不难获得活力。有个温暖的晚上,我在旅馆房间里,还以为我就要发疯了。可能是寂寞,或外面的人声,或魔鬼作祟,我就是在这时候想到圣克雷芒。我有个念头,犹如不确定而难以捉摸的感觉,有些兴奋,有些想家,有些隐喻的成分。你到了一个地方,因为你脑中有那里的影像,你想与整个国家结合。接着你发现你和那儿土生土长的人没有任何交集。你不了解那些你一直假定是人类共有的基本信号。你认定一切都是错误,一切都是你的想象而已。接着你挖得更深一点,你发现尽管你的怀疑合理,但你还是想要这一切,却不确定你到底想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或他们似乎想从你身上得到什么。因为到头来,他们也抱着唯一可能的同一种心思看你。但你告诉自己,这全是幻想。所有这一触即发的信号快要把你逼疯,于是你准备打包回罗马。但接下来,像走出秘密地下通道,你豁然开朗,发现他们跟你一样,也拼了命地渴望你。最糟的是,尽管你经验丰富,懂得反讽,能压抑自己的羞怯,却觉得动弹不得。我不懂他们的语言,不懂他们心里的语言,甚至不明白我自己的。我觉得到处都覆了一层纱:我想要的、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我不想知道我想要的、我始终知道我想要的……这若非奇迹,就是地狱。”

“犹如每个为我们留下终生印记的经验,我感觉全身掏空了,被挖去脏腑,一一肢解。这是我过去生命经历的总和。周日下午边唱歌边为家人朋友大火炒青菜的我;在冰冷的夜晚醒来,只想匆忙披上长袖运动衫赶到书桌前,写下不为人知的自己的我;渴望赤身与另一个裸露的躯体在一起,或渴望独立于世的我;当我的每个部分似乎都天差地远,但每个部分都发誓自己能承载我的名字的我。”

“我称之为圣克雷芒症候群。今日,圣克雷芒教堂就建立在过去受迫害基督徒的避难所上。罗马执政官克雷芒⑦的寓所在尼禄⑧统治期间焚毁。废墟旁,一个巨大、洞穴般的拱顶地下室里,罗马人盖了一座地下异教徒神殿来供奉早晨之神、世界之光密特拉,而在密特拉⑨的神殿上,早期的基督徒又盖了另一座教堂,来供奉另一位克雷芒,也就是教宗圣克雷芒⑩——这不是巧合,还要再进一步发掘。教宗圣克雷芒的教堂上,又盖了另一座教堂,连这座教堂也焚毁后,当今的圣克雷芒教堂就立在同一个地点。再挖掘下去没完没了。像潜意识、像爱、像记忆、像时间本身像我们每一个个体,教堂是盖在后来修复的废墟上的,没有底,没有最初,没有最后,只有一堵堵墙、秘密通道环环相扣的房间,那儿除了有基督徒的地下墓穴,还包括犹太人的地下墓穴。”

⑦提特拉·弗拉维乌斯·克雷芒(Titus Flavius Clemens,生卒年不详)。

⑧尼禄(Nero,37-38):罗马慕君,即位时未满十七岁,公元59年以前实施仁政,后来实施一连串暴政,以焚烧罗马城、迫害基督徒而恶名昭彰。

⑨密塔拉(Mithras):原为印度一伊朗古代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后经波斯传到希腊世界。到三四世纪,对密特拉的崇拜得到罗马军人的传播与支持,成为发展中的新宗教基督教的主要对手。

⑩圣克雷芒,指教宗圣克雷芒一世(Pope st. Clement 1,生于公元一世纪):可能于88-97年或92-101年期间在位,据说他由圣彼得立为圣彼得之后的第三任主教。谣传他最后遭放逐到克里米亚,缚于铁锚上投入海中殉教,但无法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