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第47/48页)
[1] 系指圣普乐的朋友爱德华绅士。他曾预言英国在弗朗德勒必败。参见第五部分书信四。
[2] 意指她首先是爱她的女友——朱丽,余下的爱给了自己的丈夫。
[3] 意大利著名音乐家(1694-1746)。为歌剧和唱诗班写过许多的曲子。
[4] 18世纪时,日内瓦人用此方言比喻年轻女子干活儿不利索,说话唧唧喳喳,没有正形,疯疯癫癫。
[5] 系指朱丽。
[6] 从爱德华此前销毁的一封信来看,他认为恶人死后,他的灵魂也就随之毁灭了。——原作者注
[7] 编者认为用“彼此相连”比“鳞次栉比”要好。——原作者注
[8] 此名词可为阳性,也可为阴性。我发现,我们瑞士人和日内瓦人为了标榜自己法语地道,认为“风琴”这个词,单数时为阳性,复数时为阴性,而且,单数和复数都可以使用,但用单数更高雅一些。——原作者注
[9] 古代的一种长方形小型羽管键琴。
[10] 现在,他们已无须跑到外国去沾染恶习了,因为他们在本国就已经沾染上了。——原作者注
[11] 法语中,该词小写意为“葡萄渣”,大写时为人名“马克”。意指说此词时,中间的字母“r”发音一丝不苟,实际上,应该轻轻带过,不可发音太重。
[12] 我想提请读者们注意,这封信是很早之前写的,我担心有人对此不容易看得出来。——原作者注
[13] 怎么这么走法?洛桑不靠日内瓦湖边;从码头到城里有半法里的路程,而且路极难走;再有,要想一切都如计划的那么好的话,就必须是顺风顺水才行。——原作者注
[14] 有些人的所谓禁欲只是说说而已,还有一些人则是因道德的约束而不得不如此,我相信许多的天主教神甫是属于第二种情况的,但是,硬逼着像罗马教会那样人数众多的宗教团体的教士们奉行独身主义,那不是在禁止他们娶妻生子,而是在纵容他们去拿别人的妻女来满足自己。在那些仍然崇尚良好风气的国家,法律和法官竟然容忍这等丑行,真让我惊讶。——原作者注
[15] 自第三部分书信二十朱丽写给圣普乐的那封信之后,这两个情人就没再有书信往来了。
[16] 有人说“圣普乐”这个名字是随手编的。信封上也许写上了他的真实姓名。——原作者注
[17] 系指书信六。朱丽在信中劝圣普乐向克莱尔求婚。
[18] 在稍前面一些,他所说的恰恰与此相反。我觉得这个可怜的哲学家身处两位美妇人之间,肯定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可以说是,他想两个都不爱,以便能够两个都可以爱。——原作者注
[19] 圣普乐把道德良心看做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判断,而这种看法是与哲学家们所下的定义相悖的。可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圣普乐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原作者注
[20] 问题还不光是牵涉到这一点。还必须证明人的意志是否不受外界影响,或者,如果受影响的话,那究竟受到的是什么影响。——原作者注
[21] 我们的这位风流哲学家在仿效了阿贝拉尔的行为之后,似乎还想把他的那套理论接过来。他们对祈祷的看法有许多相同之处。许多人把他们的看法视为异端邪说,他们宁肯在歧路上一直走下去,也不愿有错误的行为。我却不这么认为。犯错误是小缺点,而坚持走在歧路上却是严重的错误。我觉得,我这么说一点儿也不违背我在前面所说的有关错误的道德教条的危险性的观点。不过,必须留点东西让读者们自己去思考。——原作者注
[22] 一些疯子似的人,妄想成为基督徒,只知道死抠《福音书》,照书本行事,他们有点像今天英国的卫理会教徒,像德国的摩拉维亚教派的信徒,像法国的冉森教派教徒,只不过这后几种教派缺少主人气概,不像他们的敌人那么凶狠,那么排斥异己。——原作者注
[23] “而外”一词拼写错了,德·沃尔玛夫人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不过,除了由于疏忽或根本就不知道的那些拼写错而外,她似乎过于注重语言听觉上的和谐,所以不太重视语言规则,即使是她熟知的。我们当然可以使用一种更纯洁的语言风格,但是绝不会比她的遣词造句更和谐优美的。——原作者注
[24] 由此而产生了,一切想独断专行的君王都烦闷到恨不能立即死去的程度。在世界上所有的王国中,你想寻找该国最烦恼不堪的人吗?那你就直接去找该国君主好了,特别是,如果他是个独断专行的人的话。因此,为了让他烦恼至死,他的无数臣民受苦也是值得的!不过,让人们少付出点代价可以不?——原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