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第11/48页)

奇怪的是,他们说起话来虽说是口气专断冷峻,但人却很活跃,很容易冲动,而且感情也很丰富;尽管说话不那么面面俱到,或者是点到为止,但话里还是颇有感情的。不过,他们说起话来时的那种标点分明、有停有顿的方式,也真叫人难以忍受,原本是情绪极其激动的话语,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就变得慢条斯理,不紧不慢,因此,他们说完话之后,别人总要环顾四周,看看有谁听明白了他们嘴里所“写”出的文章了。

不管怎么说,我必须实话实说,我还是花了点代价去正确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我发现他们的品味并不低俗。我告诉你一句私房话吧,这儿有一位未婚男子,据说家底殷实,对我颇为有意,仰慕至深,听他的那番甜言蜜语,我不用去打听,就知道他的这些话是从谁那儿学来的了。唉!要是他一年半之前来找我的话,那我会多么开心地与他耍一耍呀,我要让这个富家子弟成为我的奴隶,要让这位阔公子神魂颠倒,晕头转向!可是现在,我已无此兴趣,不觉得这种事有什么好玩的了,我觉得随着我越来越理性化,我的疯劲儿已消失了。

现在,我再回过头来谈谈日内瓦人爱看书喜思考的情况。日内瓦各阶层的人都有这一爱好,读书求知已蔚然成风。法国人也爱看书,而且看得不少,但是他们只看新书,或者说他们只是匆匆浏览,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向人炫耀自己看过很多什么什么书。而日内瓦人只是看有益的书,他们边读边消化,他们对书的好坏心中有数,但却不去妄加评论。对书的好坏,对书的选择,是在巴黎事先进行的,然后才把选出来的好书送到日内瓦来。因此,日内瓦人读的书少而精,并非良莠不齐,所以受益匪浅。女人们是关起门来在自己的屋里看书的[12],她们的言谈话语深受书本的影响,但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日内瓦的漂亮夫人同我们国家的一样,都是一些风雅的女才子。城市里的小女子也从书中学到了一套优雅的言语,学到了一些乖巧的话语,如同小孩子偶然说出一句聪明的话来一样,令举座皆惊。必须具有男人们的智慧和女人们的细心,而且还必须具有男人与女人都具备的才情,才能体会得出日内瓦的漂亮夫人们并非是在卖弄学问,日内瓦的城市小女子们并非是在故作风雅。

昨天,就在我的窗口对面,有两个工人家庭的姑娘,长得如花似玉,在作坊门前闲聊,聊得还非常的起劲儿,引起了我的好奇。我竖起了耳朵,只听见其中的一位笑嘻嘻地提议二人都记日记。另一位立刻回答道:“好呀,每天上午记日记,每天晚上对照检查。”表妹,你对此有何看法?我不知道这两个工人家的女孩子说的话是否实际,但我知道的是,照她们这种做法,只有把一天工作安排得非常紧凑,晚上才能对自己写的日记加以检查对照。可以肯定,那个姑娘一定是看过《一千零一夜》的。

日内瓦女人尽管说起话来有点做作,但是,她们却不失其干脆利落、泼辣风火的性格,而且,我在这里也看到不少女人有着像大城市的女人一样的种种激情。她们穿戴虽然朴素,但却不失其风雅与品味;她们在言谈举止中都表现出其风雅与品味来。日内瓦男人温存有余而风流不足,日内瓦女人则是感情丰富却缺乏魅力;而这种丰富的感情甚至使得她们中最老实的女人都显得楚楚动人,让人觉得怦然心动,觉得她们聪慧可人。只要日内瓦女人永葆其日内瓦女人之风韵,她们将会成为欧洲最可爱的女人。但是,不要多久,她们就想学法国女人的样儿,结果,反而让法国女人占了上风。

因此,随着风气的变坏,一切都在变坏。最高雅的品味与美德紧密相连;高雅的品味随着美德的败坏而丧失,因此也就因追求时尚而变得矫揉造作,浮华不实。有学之士几乎也同样落到这么个下场。我们女人难道不是因为谦卑羞惭才不得不巧施心计来摆脱男人们的纠缠不休的吗?虽然男人们费尽心机来哄骗我们,让我们听他们的花言巧语,那我们又为何非要费心劳神地去想法不去听他们的呢?干脆不听不就完了吗?难道不是他们在逼使我们才思敏捷,伶牙俐齿,善于反击,对他们大加嘲讽的吗?总之,不管怎样,反正调皮撒娇总比沉默与轻蔑更能让那些追求者晕头转向,茫然不知所措。看见一个漂亮的追求者的狼狈相,茫然样,真的让人好开心呀!我们用不冷不热、欲擒故纵的态度对付他们,用枯燥乏味的严肃问题问得他们张口结舌,是多么让人高兴呀!譬如你吧,你装得若无其事,无动于衷,难道你认为你凭借天真温柔的态度、腼腆含羞的举止就比我那莽莽撞撞的样子更能掩饰你的诡计多端吗?说真的,亲爱的表妹,如果统计一下你我二人各自嘲弄的风流男子的人数的话,我非常怀疑你那假正经的样子就比我那风风火火的样子戏弄的要多。至今,我只要一想起那个可怜的孔弗朗,总要忍俊不禁的,他还气哼哼地跑到我这里来向我抱怨,你爱他爱得太过分了哩。他对我说道:“她是那么的温柔可爱,以致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她跟我说话时是那么的理智,以致我在她的面前不敢造次;我觉得她非常像个女友,所以我不敢把她视做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