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24/26页)

李益叹了口气:“小红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子,只有这一点例外,但这一点却正是要命的一点,大概只有味同嚼蜡四个字可以形容了。”

“十郎!你别糟蹋人好不好,那会这么糟的!”

李益笑了一笑道:“不可说!不可说!但是我那四字评语绝非故意轻薄,也幸亏是我,换了个别的男人,不被活活气得吐血才怪!婉转娇羞,初解罗衣时,倒还颇富情韵的,可是等到真个销魂时,她不仅是消了魂,简直是失了魂,冷冰冰,成了个木头人!”

卢闰英忍不住道:“十郎!你太刻薄了。她还是第一次,自然是生嫩一点!”

李益叹了口气:“我并不是个只顾自己的急色儿,而且我自信我在调情的技巧上,多少也够得上是个老手了,但是遇上了她,我只有自承无能,唉!不谈也罢。”

他不谈,卢闰英却兴致勃勃非要问个究竟,而李益也并非是真心不想谈,昨天晚上在他而言,同样也是一个离奇的经验,他渴望着告诉人知道,而且为了要加重故事的戏剧性,他才故意地吊吊她胃口,引起卢闰英的好奇心后,才装模作样地说了出来。

卢闰英充满了兴奋与新奇,听完了他的传奇性的一夜经历,犹有余味地道:“十郎!你真会出花样,在那个时候,你居然想得出那个调调儿来。”

李益笑道:“我可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而是这个构想在我的脑子里很久了。少年时候,我从一位老夫子学琴以定性,那位夫子很古板,说我的心浮而不实,志摇而不定,学琴必难有所成,我跟他赌上了气,把琴谱背熟了,闲下无事,不管有琴无琴,手指总是在作势按捺练习,久而久之,居然练成了这种无琴之操的妙奏,两年之后,我已经操作得手应心,心有所思。琴上能语,那位老夫子听我一奏之后,气得当场把琴都摔破,一怒而去。”

“为什么?难道是他的琴技不如你?”

“他的琴技是比我逊色,但他气的不是这个,擅琴者器量不会这么窄,听见高人雅操,兄有欣喜钦佩,绝不会小器而嫉妒的。”

“我说嘛,琴为乐中之圣,专为修身养性……”

李益笑道:“那是骗人的,琴就是琴,所谓三不弹,六不奏,完全是后人硬加出来的规范,而这些规范才是用来拘束人的心性以达到修养心性的目的,后世学者以为这是琴的育化之功,则是舍本而逐末了。那位老夫子在激赏之下,大大地夸赞了我一阵,说我一定是在极度鼓励心性下,才能使琴技日进,我为了气他,说我是假想有一个美人裸体,在我面前,为了要打动她,思以琴挑,我才会使琴技日进,找只要一对看琴,脑中即涌绮思,乃觉心与琴合,不知不觉而日有妙境,就为了我这个荒唐的说法,他在一气之下,摔碎了瑶琴,从此不再奏琴了。”

“你也真是的,何必要这么气他呢?”

“也不是气他,事实上也有点真实性,我在苦练不进的时候。又想有所表现来争这口气,就用很多的幻想来提高自己的兴趣,那时我已初解人事,略解温柔,每日脑子里想的,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美女子。”

“十郎!你的琴道已进入魔道了。”

“是的,魔由心生,正因为这心魔是我自己所构创的。所以我才能控制它。不为所惑。

也更因此使我进入了琴与心合的最高境界,一个聪明的人,学起任何事情来,都能事半功倍的,不过从那之后我倒是一直在想,真有那么一个情境,不知是何韵味,而昨晚恰好有机会来了。”

卢闰英笑笑道:“十郎,记得我们第一次在我的闺楼上,也是由琴而接近的,你怎么没有想到要我一奏呢?”

李益笑道:“我怎么不想,可是面对着你,我的兴趣已不在琴了!”

卢闰英噘起了嘴:“我就是这么俗!”

李益哈哈大笑道:“闰英!你要为此而吃醋才是大傻瓜,这正是你值得骄傲的地方。你想,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不着寸褛,跟一个男人独处幽室应该发生些什么,如果你只能使那个男人静静地听着听你操琴,你才悲哀呢!”

卢闰英笑了,柔媚地靠在他身上道:“十郎!你这张嘴只是一副毒药,不知要害死多少女孩子,任何话到你嘴里,听起来都会要人命的。”

李益并不是个谦虚的人,而且他也承认自己有这种过人的长处,可是他的神情很严肃,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闰英!能干的不是我的嘴,每个会说话的人都有一张嘴,但是要把说出来的话使听者受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也许会说这是花言巧语,但是我不承认,言能如花,语能及巧。天知道那是一桩多大的学问。所以,我最反对就是孔夫子说的一句话--巧言佞色鲜仁矣──巧言是一种大仁,像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你听了很高与,很愉快,因为我恰到好处地赞美了你,如果我换一种方法,会把你气得跳起来,骂我不是东西,同样的一句话。说同样的事,却能令听者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巧与拙的区别,但是要使言语能够达到巧的境界,又岂是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