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第22/24页)

鲍十一娘道:“这是当然的,庙里没有闲人,裘翰林的老太太就在庙里修行,自己还带了丫头仆妇去侍候着,可是她每天还要亲自拿了篮子到园里去摘菜,她还乐得很。”

李益笑笑道:“不错,在她说来是乐趣,因为没有人逼她非做不可,她是自动地去做,才感到乐趣,如果没有一个做翰林的儿子,没有布施在庙里大笔钱财,那些工作成了她维生的交易条件时,她就不会感到乐趣了。很多人浮生偷得半日闲,到江上河边,一竿垂钓,觉得其乐无穷,可是那靠钓鱼为生的渔夫,就不会有这等心情了,寒风如刀,为了妻儿等着柴米果腹,必须忍受着,直感到其苦无比。”

郑净持默然片刻才叹道:“十郎,你说得很对,许多事情从表面上是看不到的,只有身历其境才知道其中况味。”

李益感慨地道:“修道的人,讲究时,地,侣,缺一无以成道。学佛虽没这么多讲究,但绝不能无财,就算是不要吃饭穿衣的佛像,也需要香火供奉才显得有点灵气,何况是要吃饭穿衣的人呢?”

郑净持跟着一声叹息,空气显得沉默了。

每个人都沉默着,大家都感到了现实生活的压力,任何一件美好的事件,经现实的过滤后,就失去美感了。还是鲍十一娘打破了僵局道:“今天喝的是喜酒,怎么尽说些扫兴的事,来,来喝酒!”

虽然她殷勤举杯,但大家都喝得很勉强,似乎部没有推开心上的重负,鲍十一娘久历欢场,最懂得装造气氛,转转眼珠笑道:“咱们来行个酒令。”

李益被引起了兴趣,首先赞成道:“这倒好,行什么呢?”

鲍十一娘道:“自然是越简单愈好,而且行酒令要人多才热闹,我看就是这些个人,何必还分做几堆呢!乾脆把浣纱她们也叫过来吧!”

郑净持点头道:“也好,本来喜酒是求个热闹,凑拢了也不过才八个,分开就显得更冷清了。”

李升忙道:“这……老奴万万不敢放肆了!”

鲍十一娘笑道:“得了!老人家,说起来你是十郎的奶公,也算得上是半个长辈了。”

郑净持笑道:“说的是,老管家,十郎跟小玉成了亲,这所园子里你就是总管了,往后要你费心的地方还多着呢,借着这杯酒,也算是庆贺你上任履新,桂子,把老人家的位子搬过来,你们得小心侍候着。”

浣纱与桂子都是爱热闹的,秋鸿是小孩儿性情。还有点怯怯,跟在外公身边,不知如何是好。

李益含笑把他们的座位安顿好了,让李升祖孙两人在上首坐了,浣纱与桂子并坐下首,把鲍十一娘排到郑净持并排。自己与小玉仍是生了对席。

一张方案挤了八个人,顿时热闹多了。

鲍十一娘道:“这才像个样子,行起令来也有点意思,咱们行什么令好呢?”

李益想了道:“还是射覆吧,那比较通俗,大家都会。”

鲍十一娘道:“不行;这捞什么太呕人。”

霍小玉笑笑道:“射覆是古令,而且拐弯抹角。搬弄些典故,别说浣纱她们不行,连娘跟我都没行过……”

鲍十一娘道:“是啊,我最怕这诌断肠子的鬼令,十有九次都是挨罚,还是拇战最痛快。”

郑净持笑笑道:“这一桌除了十郎之外,不是女就是老的,掳着袖子大呼小叫也不成话,这样吧我看大家就是不识字,多少也会念两句,乾脆就猜诗谜,射灯虎好了,谜面一定要成诗,不管七言五言四言古风都行,实在不会的,说句俗话也行,谜底则限于席上生春,以厅内看得见的范围为限,这样子还热闹些。”

鲍十一娘笑着道:“那还行!由我掌令,咱们掷骰子定令,谁先成采,谁就出题,就由下首的人猜,击数十通,猜不出的罚酒一钟推下去,连推三个人都猜不出,就罚出题的人喝一大盅。”

李益道:“这样不公平,怎么出题的人也要罚?”

鲍十一娘笑道:“这是专为你设的禁令,你的书读得最多,专门整人可不行,如果三个人都猜不中,就是题出得不好!该罚!”

郑净持笑道:“这也有道理,制虎作谜,虽表现心思,但也在求赏识,如果没有人猜得出,装作的人也没兴趣,罚他扫自己的兴。”

鲍十一娘道:“如果被猜中了,出题的人罚射者饮一盅,或唱小曲一首以助兴为罚。”

浣纱忙道:“鲍姨!你这简直是在整人,猜中了要罚,猜不中也要罚。”

鲍十一娘笑道:“不错,正是这个意思,你们这些小鬼头平时偷酒喝,今天鲍姨做好事,让你们喝个痛快。”

浣纱红着脸笑道:“鲍姨,你什么时候抓住我们偷酒喝?”

鲍十一娘笑道:“你还赖,老妈喜欢喝两盅,你们这两个小鬼没事跑到厨房去,名义上是帮她忙收拾,实际士都是打它的主意,骗它的酒喝,叫我抓过好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