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1926年补充(第10/14页)

空中进攻的最大成果不是在战场上,而是要到战场以外去寻找那些反抗力小却又最重要、最易于摧毁的目标,尽管这些目标不直接参加作战,但和战场上的行动和战争结局的关系却是更为密切。从军事效果来看,摧毁一个火车站、军事工厂、供应纵队或战线后方的任何目标,都比摧毁堑壕重要得多。它在摧毁敌人斗志、瓦解纪律不强的组织、散布恐慌、制造混乱方面,比打击有较强抵抗力的目标效果要大得多,一支掌握制空权的独立空军能对敌人实施任何打击。

未来战争的胜利要靠打击一般平民的斗志来决定,虽然看起来有些矛盾,但这是被战争证明的,也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再次得到印证。一战表面看起来是由军事斗争决定的,事实上,它是由战败人民丧失了斗志所决定的,人们在战争中长期的消耗造成了这种斗志的瓦解。航空部队能够直接攻击敌人战线后方的平民百姓,摧毁他们的精神抵抗,在敌人的陆海军还没开始作战时,人民的精神已被摧毁,这将是一场不战而胜的行动。当德国海军放下武器,陆军还能继续战斗,但当德国人民的抵抗力衰退,陆军就不战而亡了。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航空兵今天是什么样,应该追求它今天能成什么样。如果我们认为各国现在有空中力量能够决定战争的成败,那是荒谬的,今天的空中力量还能没达到它应具有的水平和规模。设想,若敌人的空军夺得了制空权,可在皮埃蒙特、伦巴第、利古里亚上空来去自由,向这北部三省最重要的中心投下大量爆炸弹、燃烧弹和毒气弹,那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很明显,空中攻击直接摧毁了三省的日常生活,我们地面部队的抵抗也将很快瓦解。

就算今天还没有方法发动如此规模的空中进攻,随着空中武器的不断改进和破坏物质效力的不断增强,这种规模的空中进攻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现实。

不管怎样,人们一致认定:空中进攻取得的战争效果是最好的,它使得地面的部队采取费时费力的防御措施,也限制了高射炮和防空手段的活动,这些本可以用于别处的武器,被分散得无用武之地。只要我们对航空的发展充满信心,情况必会如此。

我们不应满足于和其他国家空中力量相等的水平,也许会有一天,敌人会像我们设想的那样使用它的这支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我国航空组织的现状,敌国将很有可能快速夺得制空权,而一旦夺得了制空权,它就会对我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想没有人能负责任地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听到不负责任的“不能”,我将不停地指出它的潜在危险,并竭尽所能地斗争,以此履行我的神圣职责。

以下是我对我国空中力量构成的想法的扼要重述。

1.空战的目的是夺取制空权。空军夺取制空权之后,应该马上对地攻击,彻底击垮敌军精神和物质上的抵抗。

2.要想避免出现对敌有利的局面,我们在除了上面这两个目的之外,不应该制造更多的目的。

3.怎样实现上述目的呢?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组建大量战斗人员和少量侦察人员的独立空军。

4.独立空军应该掌握最多的资源,所以,空军单位所掌握的资源都要用于主要目的。

5.破坏物的威力要尽量大,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独立空军的攻击力与它使用的破坏物的威力是成正比的。

6.作为独立空军的战时补充力量,我们还要组建一支民用航空队,它的组建目标是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运输单位,能立即转化为强大的军事航空力量,而军用航空在和平时期应缩减为一个简单的训练和指挥机构。

7.空中作战只能采取攻势,不允许采取守势。两支空军相遇,较强的空战队不应避开战争,较弱的一方则应努力避战。

但在冲突爆发前,双方都应积极备战,一旦战争开始,双方应不间断地以最大强度打击最重要的目标。

不过在战前,大家都要做好准备工作,这样,一旦战争打响,大家都可以持续地最大强度地攻击最重要的目标(即对空中力量和精神抵抗最能产生影响的目标)。

8.独立空军一旦夺得了制空权,就应对地面目标采取猛烈不间断的攻击,以粉碎敌人精神和物质上的抵抗。

9.独立空军的飞机在本国上空要尽可能快地行动,用最大力量去对付潜在的敌人。

10.冲突爆发前做好准备的空中力量将取得空战的胜利,如果敌对双方实力相当,战斗会迅速分出胜负。

11.一个国家应用全部空中资源组建一支独立空军,它由大量战斗轰炸机和一部分侦察机组成,进攻时勇敢坚决,迅速打败其他方式组成的敌人空军夺得制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