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言妙语(第14/22页)
一次,司马炎感到儿子又进步了一些,便对爱臣和峤说:“太子最近进步不小,你可以去东宫一试。”
过了一会儿,和峤回来了。
司马炎笑着问:“怎么样?”
和峤说:“跟以前相比似乎没什么变化……”
外因除杨皇后的那番话外,还关系到权臣贾充的力挺。
众所周知,司马衷娶了贾充的女儿,即黑丑凶狠、妒忌心强的贾南风。为让女儿将来能当皇后,贾充自然要替太子说好话。司马衷虽傻,但生了儿子叫司马遹,非常聪明,招司马炎喜爱。这个聪明的孙子,在不知不觉中,为他愚呆的爸爸保住帝位尽了一份力。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终于登上皇位,这一年他三十一岁了。他张着嘴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望着眼前的群臣,一时说不出话来。
幕后站着的,则是凶狠的女人贾南风。
辅政的是太傅杨骏,是杨皇后的父亲,虽然身居高位,但远不是贾南风的对手,很快遭到诛杀;贾后专权后,重用大臣张华,使得西晋度过了最后一段安宁时光。差不多十年后,诸王相互攻伐,接着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国古代史上时间最长的大分裂、大动荡开始了。
严格地讲,西晋后期的大动荡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并不是晋惠帝司马衷一个人的问题。他起的是导火索的作用。因为皇帝宝座上坐的是个智力有问题的傀儡,所以才会引起众人对皇位的窥视,而胡族又趁八王之乱攻入中原,民族的、社会的、政治的各种矛盾总爆发,让北中国完全陷入大混战,一直持续了将近三百年。
尽管如此,仍无必要去抱怨晋惠帝,因为登上皇位不是他的选择。
晋惠帝司马衷活到公元306年,最后被东海王司马越用有毒的馅饼毒死,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还有人记得在荡阴之战中他的怒吼吗:“嵇绍是我的大臣,他是‘竹林七贤’嵇康先生之子,请你们不要伤害他……”
无功受禄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这是《世说新语》中最幽默的一条,现在读来仍让人捧腹。
故事的主人公是殷洪乔,即殷羡,他是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清谈大师殷浩的父亲。儿子是清谈名家,爹也不含糊,做了两件事就名留千古。
先看另一件事:“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这就是著名的殷羡沉书。
说的是,殷羡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从京城建康赴江西就任,起程前身边的人托老殷带信给豫章的亲友。老殷没拒绝,就上路了。但刚至石头城,就把那些信都扔到水里了。殷羡一边扔,一边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我殷洪乔不能做邮递员!”这是说法之一。
另一种说法是:
当时,殷羡离任豫章,返回京城,当地官员托他带信,到京城打点,以求将来升官。刚到离豫章不远的石头渚,殷羡就把信都扔那儿了。
现在的关键是:这些信是普通的家书,还是托关系用的?
如果他是从京城到豫章,那么所带的书信,一定是普通家书;如果是从豫章返回京城,所带的书信,就有可能是同僚或属下打点关系用的。
所以,老殷从哪儿去哪儿很重要。
《世说新语》记载是从京城去豫章。那么就一定是普通家书。都扔掉的话,殷羡就有点过了。原因很简单:损害了他人。早干什么去了?不想给人家带信就别接。
不过,联系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这句话,似乎又有深意。意思大约是:“没有才华的就沉下去吧,有才华的总会崭露头角。我殷羡不能为你们跑关系。”基于这个逻辑,扔掉的又像是发往京城、打点关系的书信。可是呢,这样的话跟他从京城到豫章这个线路又搭不上了。
到底是哪一种?
殷羡扔完书信,心满意足地上路了,叫后人有点乱。
在这个故事里,殷羡太严肃了。不过,他原本就是严肃之人,以至于最后把皇帝气笑了。
看看吧:有一日,晋元帝司马睿喜得皇子,于是大摆宴席,赏赐群臣。这很正常,皇帝得了儿子,高兴嘛。
殷羡一激动,没坐住,想跟皇帝客气两句,于是说:“皇子诞生,普天同庆,作为大臣,我无功受禄,感到惭愧!”
晋元帝顿时笑了,说:“殷爱卿啊,这等事岂能让你有功?!”
在座众人哈哈大笑。
殷羡明白过来,弄了个大红脸。是啊,皇后生孩子,要是有你殷羡的功劳,这孩子算你的,还是算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