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言妙语(第10/22页)

等走出大山时,兵锋已至蜀国腹地重镇江油!

蜀将以为神兵天降,不战而降。随后,邓艾率军奔袭绵竹,以孤军死战,力斩守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绵竹一失,成都在望,此时蜀国军队斗志已无,后主刘禅很快投降,邓艾率军兵不血刃进入成都。

此时,比姜维更愤怒的是钟会:自己在剑阁与蜀军相持,却被你邓艾抢得先手,拿到入场券!到哪儿说理去?

占领成都后,邓艾的感觉有点飘,或者说开始骄傲。其实,他本来就是很骄傲的。

小时候,家庭贫困,邻人救济,邓不言谢,骨子里自是有一份别样情怀。现在,邓艾在骄傲中采取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行动,越过司马昭,擅自分封了蜀国投降的君臣。

随后,邓艾坐镇成都,连续上书洛阳:“大将军!现蜀地已平,当留兵镇蜀,乘机攻吴。此前,应整军修农,打造军舰,做顺流之势。同时,厚待蜀国君臣,以给吴国看,遣使入吴,后者有望不征而定……”

司马昭不快,叫监军卫瓘向邓艾传达他的意思:“邓艾,你此番平蜀,建大功,这没什么问题,但重大决策,还应得到洛阳批准,不可轻动。”

话说到这份儿上,已经很明白了。现在需不需要顺流拿下吴国,不是你该想的事。

邓艾却看不出个所以然,依旧理由十足地给司马昭回了封信:“天下三分,蜀国已平,还剩下东吴,实应早日平之。将在外,如刻板等待朝廷的正式命令,就把时间都耽误在路上了。作战之道,当在灵活,万不可拘泥常理而失去时机。”

邓艾的话有错吗?

没有。

邓艾错了吗?

错了。

正像上面说的,伐不伐吴,不是你邓艾要考虑的事。

况且,此时洛阳的形势很复杂,司马昭急于做的是:灭蜀后,怎么废魏主称帝,而不是立即扫灭吴国。

在农业和军事上,邓艾是天才,但在政治上,他还是非常幼稚的,一句话:搞不清状况。

功高盖主,擅封刚投降的敌国君臣;握兵不还,强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事有些大了。司马昭很生气,但想到写信时邓艾严肃认真的样子,他又摇摇头了。

司马昭想起几年前的一件往事:邓艾从西北前线回洛阳向司马昭述职。一张嘴,口吃的毛病又犯了:“艾艾艾……”

司马昭戏谑:“你说‘艾艾’,是几个邓艾呢?”

邓艾想了想,答:“‘凤兮凤兮’,说说说……的是一只凤凤凰啊!”

一个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权臣,一个是三国后期最优秀的将领,这一问一答倒也亲切。

但现在,拿着邓艾的书信,司马昭想的是:邓艾啊,你说起话来结巴,这信写得倒挺顺溜。此时,他又收到钟会诽谤邓艾的信。

司马昭闭目想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收捕邓艾。

被监军卫瓘逮捕这一年,身在成都的邓凤凰已经六十七岁了。

邓艾被捕,过程急促而简单。之所以顺利捕捉了邓艾,在于邓艾刚急、自负、刻薄和忠厚相混杂的性格,前三点使他与部下不睦,所以卫瓘入城时邓艾没接到一点消息;他又很忠厚,在被捕时没做任何反抗。

公元264年初春,钟会进入成都,这是一个真正有野心的人。

钟会之乱平息后,监军卫瓘立即想到邓艾。此时,邓艾正在囚车里,被押解回洛阳,已行至绵竹。邓艾被陷害,多少有卫瓘的一份。此时,钟会已死,就意味着邓艾的命运有了转机。如此一来,也就对卫瓘不利了。

卫瓘倒也做得出来,立即派人袭杀了邓艾。

在被长剑刺死的那一瞬间,邓艾也许会想到伐蜀前的一件往事:

一日晚上,邓艾梦见自己坐在高山上,周围有流水。一个很奇怪的梦。

随后,邓艾问部下爰邵,后者给他解梦如下:“按《周易》六爻八卦解释,山上有水称为‘蹇’。‘蹇’利西南,不利东北。所谓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爰邵的意思是说:这次出征一定能够消灭西南的蜀国,但邓艾却未必能安全返回。

邓艾是三国后期第一名将,每战都能准确判断,故而每战均能取得先机,加上善用奇兵,讲求速度和外线迂回,以至于每战必胜。

以上特点体现的是邓艾睿智的一面。

同时,邓艾的性格中又有刚急、刻薄、自负的一面,所谓“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人际关系很糟糕,不但与高门名士合不来,与寒门部下关系也特别差。

性格矛盾的邓艾对司马家族其实还是很忠心的。正是因为如此,司马炎建晋后,很多人要求给邓艾平反:“被收之时,丝毫不予反抗,至绵竹冤死……”

年轻的皇帝在伤感中答应了这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