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权臣固政(第7/9页)

到九月为止,因为何弘敬出兵磁州,才使得李德裕的战略部署得到彻底地执行,而且石雄带领大军越过乌岭,连破叛军五寨,斩获颇多。皇帝李瀍闻讯大喜,下诏褒奖石雄,并赏赐绢帛若干,但石雄却将绢帛全部分给士卒,使得部下将士万众一心,冲锋陷阵人人争先,成为平定泽潞之乱中作战最为勇敢、让朝廷最为放心的一路大军。

从朝廷决定征讨泽潞镇以来,除了石雄积极作战,王元逵稍有胜绩之外,其余几路大军因为各种原因,进展有些缓慢。刘稹得知朝廷四面合围自己之后,自感不妙的他派部将贾群前往太原,通过新任的河东节度使李石,表示愿意归附朝廷,护送刘从谏灵柩归葬东都洛阳,并听候朝廷发落。

李石将刘稹的意愿上奏朝廷,遭到了李德裕的拒绝。在他看来,刘稹之所以现在想要归顺朝廷,那是因为朝廷举大军进行征讨,现在朝廷应该一举平定泽潞之乱,只要官军连续作战,再接再厉,不出半个月,刘稹内部自会生出变故,平叛之日可待。

于是,在李德裕的鼓动下,皇帝李瀍再次为诸道大军下诏,要求务必齐心协力协同作战,争取早日平定泽潞叛乱。

事实证明,虽然当时诸路大军进展缓慢,但李德裕对刘稹内部会生出变故的判断十分准确。不久后,刘镇的心腹大将高文端投降朝廷,他的到来印证了泽潞镇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的事实。

内讧授首

高文端之所以要投降朝廷,就是因为他看出了刘稹内部已经积怨难返,如果再和刘稹一条道走到黑,那么身家性命就有可能不保。

作为泽潞镇的山东三州守将之一,洺州都知兵马使王钊是刘稹信任的驻守洺州的将领,王钊是个遇事喜欢独断专行的人,常常不服从上司领导的约束,因此被同僚高元武、安玉等人诬告有异心想要谋反。

刘稹本身就是一个叛将,他对于部下的所思所想十分敏感,因此对王钊想要谋反之说信以为真,为了将祸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刘稹急招王钊回到潞州。王钊唯恐刘稹于己不利,便以初到洺州,寸功未建为名,请求留任数月后再回潞州。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面对王钊的请求,刘稹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得无奈应允。

高文端投降朝廷后,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朝廷,他断言王钊已经被刘稹猜疑,以刘稹的性格绝不会再重用王钊,而王钊也绝不会再真心为刘稹卖命。只是因为王钊和部下的家属都在潞州刘稹的掌控中,王钊是不可能公开投降朝廷的。高文端建议朝廷应该争取王钊,可以派使者秘密宣谕王钊,让他在合适的时机返兵突袭潞州,擒获刘稹之后朝廷论功行赏,授予王钊节度使职位,这样想要攻取山东三州之地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皇帝李瀍采纳了高文端的建议,下诏让距离洺州最近的魏博节度使何弘敬秘密招降王钊,劝他弃暗投明为朝廷平叛效力。但是王钊面对朝廷的招降,内心斗争十分激烈,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最终让王钊决定归降朝廷的,居然源于邢州方面的变故。

当时刘稹的牙将王协,为了增加军队开支而想出了敛财搜刮的新招数,那就是向商人收税以增加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商税”,每州派一名将领主管此事。王协此举名为商税,实际上是变向对辖区内的百姓增加赋税,不仅逐户登记家财,就连日常的使用器具也不放过,全部折估为绢,以十分之二的比例收税。而且办事的官吏在估算民用家财时,无不弄虚作假拔高价格,百姓穷尽家产也无法完成交税任务,搞得境内民怨沸腾,怨气冲天。

王协以昭义军中首推邢州富商最多为借口,将邢州作为此次征税的重点,派部将刘溪前往邢州主持收税事宜。刘溪素以残暴贪婪、心狠手辣而臭名昭著,邢州方面的守将是刘稹的舅舅裴问,面对刘溪的到来,裴问顾全大局,顶着巨大压力支持刘溪执行商税政策。但刘溪对裴问十分不尊重,言语之中多有不逊,最终将裴问激怒。

裴问大怒之下,遂与部众密谋袭杀刘溪然后归顺朝廷,同时将自己的想法通告了邢州刺史崔暇。崔暇当即表示响应,于是,裴问关闭邢州城门,将刘溪等人杀死,事后向成德节度使王元逵投降。

邢州转瞬之间归顺朝廷,这对身在洺州的王钊是极大的震动。恰在此时,王协派来主持商税的军将已经进入洺州境内,王钊担心洺州会重演邢州的变故,于是下令紧闭城门,拒绝王协派来主持商税的军将进城,同时向何弘敬归降。

邢、洺二州的归降,让磁州守将、刺史安玉顿时感觉陷入孤立境地,在自知大势已去,顽固抵抗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情况下,安玉也投降了何弘敬,最终朝廷攻取山东三州之地的计划,以三州叛将先后投降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