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八章 台城保卫战(第3/7页)

刘宋王朝铸的钱是四铢钱。古币是五铢钱。聪明人立马意识到发财的机会来了。四铢钱和五铢钱一样用啊。五铢钱完全可以砸下一铢铜来另外铸钱。大家拿锤子,动剪刀,用牙啃,从五铢钱上偷铜偷了十七年。元嘉二十四年,刘义隆发现人们这一可耻的行为。不知道是刘义隆够聪明,还是大臣们忽悠。朝廷下诏,大钱和小钱不能一样用。大钱一枚顶小钱二枚,就是说五铢钱顶四铢钱两个用。

这样一来,有钱人乐了,凭空资产翻倍,一百万变成两百万。平民哭了,一千变成两千,看似也翻倍,其实物价涨了,能买的东西更少了。穷人活不下去了,没有钱怎么翻倍。这项政策只实行了一年,并不愚蠢的刘义隆发现被人忽悠了,下诏废止资产翻倍计划。

南方是门阀贵族的国家,王与马共天下。皇权远没有秦汉和北方强大,不可能重农抑商,门阀贵族想发财,想发财就要做生意,做生意就需要钱。到了刘义隆的儿子孝武帝刘骏,市场经济继续发展,刘宋王朝继续铸钱。当时开采技术落后,铜矿少,社会上的铜更少。如果当时开采技术像现在这么先进,我们还买什么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的股票,早给先人们挖光了。其实用不了一千年,子孙就会骂我们。

铜少,国家铸得钱更小、更薄,说是四铢钱,连四铢重也没有。正因为小、薄,铸钱的技术含量太低,谁都能铸,搞一片铜就是钱,于是假币猖獗。刘骏也狠,造假钱者一律斩首,一个县斩了一千多人。欲望害死人,造假者还是前赴后继。

这样斩下去也不是办法。刘骏的儿子刘子业做了皇帝,就是那个娶姑姑、允许山阴公主养面首的前废帝刘子业。国家的铜越铸越少,刘子业再出妙招,改四铢钱为二铢钱,更薄,更小,而且和大钱一样使。如此一来,造假钱的人疯了一样。刘子业会怎么办?他有办法。能允许女人娶四十个男人的天才想不出办法吗?不可能。

用什么办法呢?不要回答继续斩人,那种野蛮的法子,刘子业不会用的。

刘子业想,既然社会需要货币,国家又没有足够的铜来铸币,而人们又喜欢造假钱,那么,为什么非要禁止人们造假钱呢?让老百姓造的假币合法化,正好弥补货币缺失。在刘子业聪明指示下,朝廷宣布允许民间铸钱,无论谁铸的钱都可以流通。

不能说刘子业突发奇想。天才和疯子的差别只在一念之间。当今世界最大的银行即是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印发的美元通行全球。美联储就是一个私人组织。

刘子业放开货币管制,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可惜江南没有保罗,没有摩根,没有洛克菲勒。应该说,当时的江南大有希望出现上述人才,因为江南的经济实际控制在王、谢等几大门阀的手里。然而,他们无一意识到货币的重要。中国人的劣根性又一次暴露无遗,如同前几天的抢盐风潮,老百姓蜂拥而上,竞相铸钱,所铸钱币根本不合乎标准。二铢钱,一铢重也不到,人们称之为“鹅眼钱”,此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铜钱漂在水面,一捏就破,一千钱串在一起,不满三寸。商人根本不敢用。如同允许女人多夫制一般,刘子业又一大创举被人们扼杀了。

货币混乱,宋明帝刘彧上台,尽废新币,只允许古钱流通。刘宋王朝四个皇帝走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社会上还是没有钱。

几经战乱,江南在萧衍的统治下重新走上繁荣,又需要钱了。萧衍无疑是中国历史中聪明的皇帝之一,当然意识到货币的重要。谁掌握货币的发行权谁就拥有财富。

萧衍开始铸钱。萧衍铸钱和刘宋王朝不同,刘宋王朝允许古钱流通,萧衍严禁古钱流通,这样可以杜绝新钱和旧钱轻重比价不一的紊乱,又把货币发行权牢牢控制在手里。

想法是好的,执行起来不如意。老百姓不买账,照旧用古钱做交易,而且国家的铜依然不足。

这难不倒萧衍。和刘子业相比,萧衍是自私的,决不会把货币发行权让给老百姓。既然铜不足,那么就用铁,铁要多少有多少。如何让老百姓放弃手里铜钱呢?不能强迫,那只有靠佛祖的力量了。佛在萧衍眼里就是一个工具,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佛教长老们出来说话了,佛祖需要青铜,需要青铜来铸佛像,一座佛像一个大功德,一个铜钱贴上去,一个小功德。加上政府部门推波助澜,铜像越造越多,社会上流通的钱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求萧衍想办法。

高手做事都这样,明明我求你们,非要你们来求我。萧衍说,办法有,用铁铸钱。还有反对的吗?没有了吧?

铁币发行了,政府不断地铸,民间也不断地造假钱,因为铁多,家家都有。通货膨胀猛如虎,人们用大车拉着铁钱上街买菜。史家无一例外地认为,萧梁王朝的通货膨胀就是因为造假钱,但是造假钱能造得用牛车拉着钱买东西吗?萧衍在其间无疑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