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22/23页)
一路飞驰到布达佩斯大街的桥上,亚力克斯才想起要把枪收进外衣的口袋,缓下奔跑的脚步。他能感觉到汗水在脸上肆虐,在凉意透骨的清晨里汗流浃背。慢下来,深呼吸,没有人看到你做的一切。站在桥上,仓促地扫视左右,趁着四下无人,亚力克斯迅速掏出枪,将它抛进桥下急促的流水中,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他强忍着才没有发足狂奔。被枪口瞄准时惶恐惊惧的眼神,破裂成两半的头颅——杀人就是这样吧。
回到阿德龙酒店时,亚力克斯的呼吸已经平稳下来,和其他外出闲逛回来的客人并无二致。值日班的门童跟他道早安,亚力克斯心中有片刻的慌乱,他的脸上有显露出任何可疑的痕迹吗?门童只是挥手欢迎他进门。无人知晓刚刚发生的一切。上楼,开门,瘫软在床,心力交瘁。吕措夫广场上发生的一幕幕不停地在脑中如电影般重演。“我们希望你能快点行动”、威利的痛苦表情、自己的惊慌失措,然后是拼命地狂奔,还有此刻心中升腾起的解脱感。最终是侥幸成功了。但是现在又该何去何从呢?他是受保护的线人,只有一个接头人,但应该会有人顶替威利,因为柏林基地的人知道他的存在,即使他们并不知晓他到底是谁。广场有三具尸体,却只有两把枪。无论是哪一方势力,都一定很想找出真相。
亚力克斯闭上眼睛,并无睡意,只是单纯生理上的精疲力竭,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正常运作了。他觉得自己正身处一片虚空之中,就如同吕措夫广场上的那片空地。格哈特夫人、苏联人的情妇,这样的艾琳不是他记忆中熟知的那个人,即使他熟悉她身体的每寸肌肤。一个陌生人,这样也许会更容易些吧。你想要一张回程票,这就是了。思绪已沉入混沌。
敲门声响起时,亚力克斯还置身于冯·伯纳思家族的府邸中,耳边充斥着冲锋队的咆哮声,眼前是血迹斑斑的库尔特,还有艾琳深邃的眼神。但门外站着的,只有来接他去参加欢迎会的马丁。亚力克斯的眼睛空洞无神,疲惫不堪。直至此时身处其中,亚力克斯方才真正了解,这个与中央情报局达成的交易到底意味着什么。
柏林空运事件:又称“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于1948年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到柏林的三条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也形成了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1948年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在一年间飞行277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
约瑟夫·戈培尔(Joseph Goebbels):德国政治家,演说家,担任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而致使左腿肌肉萎缩。
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德国著名的戏剧家与诗人。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战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欧洲。1948年起定居东柏林。
托马斯·曼(Thomas Mann):德国小说家和散文家。
安娜·西格斯(Anna Segher):德国著名作家。
阿诺德·茨威烙(Arnold Zweig):德国著名作家。反战反法西斯活动家。
《新德国》(Neues Deutschland):于1946至1989年期间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时期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机关报,曾是统一社会党的重要宣传机构之一。
容克家族(Junker):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起源于16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
铁十字勋章(Iron Cross):战时德国奖励给英勇表现的官兵的最高勋章。在二战时期,获得过此勋章的士兵被纳粹宣传机器吹捧为“国家英雄”。
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德国青年运动的领袖,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海伦娜·魏格尔(Helene Weigel):德国著名女演员,贝尔托·布莱希特的妻子。
巴德·舒尔伯格(Budd Schulberg):美国著名编剧、作家,共产党党员。
美活动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to Investigate Un-American Activities,HUAC):1938-1969年美国国会众议院设立的反共、反民机构。以反共著称的得克萨斯州参议M.戴斯担任主席,故又称戴斯委员会。参加调查的委员绝大多数部是右翼反共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