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已是景泰四年。
这年伊始, 因汉中之地尚在同南燕作战,朝中减少了很多节宴和祭祀,一切从简, 筹出经费备足粮草以供前线。
另有夷安长公主代宗亲奏,请天子设后廷。
道是女帝曾于景泰二年提出为皇考守丧二十七月,于年十七选立皇夫,现已二八年华, 晓通人事。来年便是期限, 可早作准备。
而开口的夷安长公主更是早早作足了准备,献上座下十二人, 在大年初一的晚宴上, 当场送给了女帝。
此十二人,或清隽洁雅,或华姿英朗,各成一股风流。乃夷安从三千卫中精心择选训练,原是要作暗子使用的。
提议备人选立皇夫自是正常,然这直接选送了人,且当下便入得殿来, 面见天子。这日君臣皆惊。
御座上的女帝更是万分抗拒,道, “将在外征战洒血,朕安能在此开宴择人只顾私事?”
长公主道,“请恕臣直言,陛下此言差矣。天子充后廷,诞子嗣,乃关系国祚,是吾大魏之根本。若是因为前线征伐,天子便不设后廷,岂非反是将士之过!再者,天子无私事,凡系天子,皆国事尔。”
少年女帝一时语塞,心中不愿却无理由推拒,当日只得收下。
然经这两年多,群臣多少能感受到女帝的聪慧,亦都知晓长公主乃女帝心腹,这桩举措绝非表面看起这般简单。
这日散宴后,私下里朝臣三五围作一团,窃窃讨论,都在暗里观其后事。
尤其是赵励,匆匆传信给贵人。
果然,翌日女帝处便有了回应。到底是将人收下了,只是没有安置在未央宫的后廷十一殿中,而是入了桂宫,封他们为六百秩小卫君。
十二小卫君。
听来熟悉。
稍一作想,尤似卫尉属下的十二少卫士。
中央官署的尚书台因战事提前归来述职,这日女帝来了尚书台,同他们道了“十二小卫君”一事,便是从十二少卫士中挪来的名额。至此卫尉无有十二少,编制归于桂宫小卫君。
尚书台原本决策的共有九人,四大辅臣,加上三公,因苏彦既任三公之一的丞相又是辅臣之一,所以剩三位乃九卿位上的太常,宗正,大司农。
这会楚王、梁王、丞相皆不在朝中,四大辅臣中就剩一个卫尉陈章。女帝如此提案缩编卫尉职位,诸臣尤觉这少年天子步子跨得太大,心急了些。却不料陈章亦在此时回应,道是这日来尚书台,便是提交卫尉致仕书的,前年已经同女帝提出,且奉上紫绶金印。
一时间,尚书台诸卿面面相觑,尤要开口。然陈章一语阻止,支持女帝的提案。
他道,“卫尉职责乃掌武库,守卫宫门宫禁,如今十二少卫士改为十二小卫君,亦是行此职责,都是效忠君主,并无差异。且若是另设该职,择多添薪俸,眼下此举甚好。”
原是昨日散宴后,陈珈送夷安回府,在夷安处得的消息。
夷安与他道,“陛下欲组一支自己的卫士,又不想高位官员职权太大,故而欲从中收缩部分名额,眼下从卫尉处开始。”
陈珈不免惊惑,“此等当是公务秘事,你如何同我这般宣之于口?”
夷安便笑,捧来一物与他看。
陈珈掀开锦盒,一时大惊。
“妾同陛下荐了郎君。”少女抚摸着那枚紫绶金印,“陛下考虑再三,如今应了。只是她想要组建的卫士需从这处入手。让妾与你说一说,你亦考虑考虑,愿意否?”
陈家儿郎闻言肺腑滚烫,张口不知所言,好半晌双目红热道,“你荐的我?”
他出身尚好,家族铺好的仕途原是一马平川。然少年意气改道而行,虽也自信迟早可上九卿位。但是终是要晚些,或许会晚更久些。而在这期间累至亲不安,愁苦费神,他亦心中感愧。
只多番告诉自己,此路无错,是尊长管辖太过。
而如今发生的一切,竟比原本家族的计划还要快,且是这个挚爱的女子为他筹谋的。从拒他,厌他,到嫁他,赏识他,发现他的好……
“阿瑛!”他头一回这样唤她,似不敢置信,重复问,“你荐的我?”
“是妾荐的你!”少女扬眉,心中感激御座之上的姊妹,没有将这赤城的少年利用的太狠,只道,“你还是同你祖父他们商量商量,陛下是要收编名额的。然这处被收编后下属官员的怨声届时会直接算到主官头上,你可得担得起!且考虑清楚!”
这根本无需考虑。
交出卫尉一职,乃当时权宜之计。
事后,陈章都觉得自己是被那少年女帝唬住了。如今失而复得,又是给了自个用心栽培的孙儿,这抽取十二名额简直算不得什么。官中自会安排去处,虽比不得从前,然落差大不了由他侯府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