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4/5页)
可人忙起来,就会变得自信,孟大建没学历没文凭,从头开始学起,觉得自己像个年轻人,浑身充满斗志。
甄臻安排好京市的工作,就带着孟南去了浙省。
浙省是我国经济大省。
甄臻一直很喜欢浙省的山水地貌,风土人情,前世就来过浙省旅游,这次来,主要是打听到浙省有两家优质企业出售。
一家是杭市橡胶厂,一家是杭市的啤酒厂。
这次接待甄臻的是孟华公司驻杭市的总经理黄鑫,由他出头牵线本次的收购活动。
黄鑫对甄臻很热情,一见面,就恭敬地跟甄臻握手。
“甄老板,孟总给我打过招呼,要我务必照顾好您。”
甄臻笑了笑,“孟华这小子,总担心我在外头受委屈。”
黄鑫原本还奇怪,孟总是什么人物,怎么叫他照顾一个年过半百的女老板?
见了甄臻本人,他才后知后觉,这两人有点像。
“敢问您跟孟总是什么关系?”
孟南嘿嘿一笑:“你们孟总是我奶的儿子!三儿子!”
黄鑫恍然大悟,“我说呢!难怪孟总一连打了十个电话,安排您的衣食住行,怕您在杭市受委屈,又怕您受不了杭市的热天,我原本还奇怪,现在全明白了!您是孟总的母亲,孟总这么孝顺的人,肯定要照顾好您。”
甄臻坐上黄鑫的黑色轿车,连连摆手,“黄同志,不用紧张,衣食住行都是小事,咱主要是把事情给办成了!”
“您说的对,事情我已经打点好,啤酒厂和橡胶厂都打好招呼,我们将采取合资经营模式的方式,由您的公司占据51%股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收购的金额分别是2100万和1500万,价格已经谈了三轮,谈价空间应该不大了,但您也可以再试试。”
甄臻颔首,对这次收购,心里有了点数。
杭市风景优美,城市规划也相当不错,可就是入夏后,天气炎热,甄臻从北方忽然来到杭市,一时有些不习惯。
孟南怕她换地方,水土不服拉肚子。
她奶看着年轻,可也六十岁的人了,生病可大可小。
来之前,她爸和两个叔叔都打过电话,要她好好照顾奶奶。
孟南身负重任,可不敢松懈。
这不,她去楼下药房买了一瓶藿香正气水。
这味道让甄臻眉头直皱,“我的好大孙女!你可别折磨你奶了!这一瓶喝下去,没病也得病!”
孟南却像个管闺女的虎妈,“不行,您必须得喝!我小叔说了,刚换季就容易拉肚子,您要是生病了,我没法跟家里交代。”
甄臻还想撒娇,给孟南比心,“我的好孙女,不喝了吧?”
孟南傲娇地抬高下巴,“不行,撒娇没用!我小时候,您给我喂药,可没这么好说话。”
“我给你喂药后,还给你块糖呢!”
“喏!”孟南刷的掏出一块大白兔奶糖。“阿奶,您就从了吧!”
甄臻嘀咕着孩子长大了,不好管了,都敢给奶奶喂苦药了。
孟南见她乖乖喝下,爽得不行!
人长大就是好,她也有管得住奶奶的一天!
甄臻对橡胶厂兴趣不大,直接去了啤酒厂。
这家杭市啤酒厂虽面临倒闭,来头却不小,五十年代建厂时,因为酿造啤酒的粮食,还属于珍贵物资,当地粮食局不得不向中央打报告,经过总理亲自批准,才建成了啤酒厂。
接待甄臻的是一位叫王建设的工作人员,他戴着银边眼镜,是杭市人中年男人的典型长相,看着挺憨厚老实的。
“甄老板,您好。”王建设很热情。
甄臻笑着握手,“王主任,您好,这次有幸跟杭市的企业接洽,我们真心集团深感荣幸,希望此次合作顺利,有个对彼此都好的结果。”
王建设是个实干派,跟吴蒙伟不同,他促成此次的合资,主要是为了能挽救即将倒闭的啤酒厂。
毕竟,杭市啤酒厂是本省唯一一家啤酒厂。
“甄老板,我带您去啤酒厂参观一下。”
啤酒厂占地很小,仅有百来亩地,生产条件也有限,据说旺季甚至要招聘临时工来应对需求。
“甄老板,我们杭市啤酒厂面积虽然不大,可我们的水质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
原来,这杭市啤酒厂的地下水,是由石英砂渗出的,品质非同凡响。
好的水质酿酒后,口味自然绝佳!
王建设给甄臻舀了一点刚酿造好的啤酒。
“您尝尝,我们啤酒的口味,绝对不差!放眼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想当初,我们啤酒厂还曾支援过其他城市的啤酒厂建设,谁曾想,市场经济来了,啤酒厂却比不过私企,实在让人困惑呀!”
“咱们啤酒厂每年能酿造多少啤酒?”甄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