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昆山玉碎不改志(第4/8页)

邱陵的目光从那些保守犹疑的面孔上一扫而过,显然对那些反应早有预料。

“此事绝密,本不应提及。但诸位为官家奔走、此番南下深入敌巢,理应知晓全部内情,这才如实相告。”

许久,那先前发问的魏统领才干巴巴开口道。

“这军报如今又在何处?”

“平南将军交待过,锦囊中的内容阅后即焚。就算我留下,诸位应当也并不想看那当中内容。”

金石司秉公执法、指哪打哪,最懂不要节外生枝的道理,尤其是那些幽暗久远的秘密,谁也不会主动去触碰的。果然,魏统领闻言当即面色凝滞,一时间并未开口。

他一早便听闻过平南将军杜厉对邱家多有照拂的说法,但大都与朝中其他人看法一致,认为那不过是杜厉作为如今襄梁第一武将,需要做出的一种表率罢了。可如果这邱家长子方才所说是真的,那两家关系可远比想象中纠缠更深,而第三方虞安王怕也是知情者,只因孝陵王谋反一案过后,他身为皇亲、身份敏感,不好再明面上回护,但这么多年只要牵涉黑月旧事也都一直息事宁人、保持沉默,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表态呢?

谁也没想到,本来只是围绕那江湖暗庄庄主一案展开的讯问,最终竟引向了禁忌话题,那魏统领正苦思如何暂避锋芒,却听一旁呈羽突然开口问道。

“你的玉呢?”呈羽锐利目光在对方腰间扫过,声音瞬间冷了下来,“擅自行动,又丢了玉,你要如何同将军交代?”

这位昆墟出身的安谏使继承了袁知一半面性情,从来不按常理出招,即使身为同门师弟也是招架不住。邱陵明白,即使他能抗住金石司其余人的轮番讯问,这一遭却是躲不过去的。

“一人做事一人当,邱某甘愿领罚。”

他此话一出,周围不由得一阵低语声。

这邱家长子方才为证清白,连黑月秘辛都尽数道出,眼下提到水苍玉的事,竟连解释都不解释、就这么认了罪,莫非当真有些什么不可深挖的缘由?

呈羽显然也有所察觉。但她不是寻常猎手,从不穷追猛打,只等猎物自己露出破绽。

“襄梁佩玉督护、形同圣上亲封,我身为安谏使也无权处置。还请督护随我们走一趟,回都城面圣交代吧。”

果然,她话一出口,对方那张冷静自持的脸瞬间有了变化。

且不说皇帝不是相见就能见的,势必要从大理卿那走一遭,其间审讯过程繁复不说,若是落入士狱丞之手,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也是有可能的,他需得时刻待在都城候审,如何还能抽身处理秘方之事?

“狄墨虽死,但天下第一庄影使仍逃逸在外,我不能在此时放手不管……”

“我不是在同你商量。”呈羽的耐心似乎彻底告罄,她站起身来,身形有种极强的压迫感,“眼下就是师父在此,我也不会手软。若是再放任你一意孤行,迟早要铸下大错……”

“谁说他丢了玉?”

女子的声音隔空在帐外响起,晃动的人影随即投在帐外。她似乎有些寻不到那厚重毡帘的入口,团团转了两圈才钻进来,账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她却只望向俯身跪在地上的年轻督护。

他身上还是那件半是焦黑的衣衫,烧伤的地方来不及处理,瞧着令人心惊,然而这帐中仿佛无一人看到这些,一门心思只想从他身上挖出些错处、找出些纰漏。

难怪陆子参是那副婆婆妈妈的性子,动不动就化身老母鸡挡在前面,实在是因为他家督护不会喊痛叫苦。

秦九叶深吸一口气走到邱陵面前,随后解下贴身钱袋,将里面的东西哗啦啦倒在地上。

碎银铜板散落一地,她便蹲下身来、吭哧吭哧从中捡出半块水苍玉,四周屏息而待的精诚卫瞪大了眼睛,却见对方小心翼翼将那些身家装回钱袋后,才将玉郑重递了过去。

“方才听陆参将提起,要我将东西送来。还好赶上了,不然可是坏了督护的大事。”

玉本高洁,怎能与铜臭之物放在一起?周围人的眼神中有遮掩不住的嫌恶,可那跪在正中的年轻督护却一时间怔然不能动。

只有他知道,钱袋子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她将他的玉和最重要的东西放在一起,所以才能历经千难万险、重新将玉归还到他手中。

邱陵望着她手中玉佩,一时间没有开口也没有接过。

秦九叶心下焦急,自觉眼下情形不妙,拖久了定要旁人看出端倪,干脆凑上前、不由分将那块玉系回了对方腰间。

四周又是一片齐齐抽气声。

都说这邱家长子是个冷面督护,在江湖上也是以“玉”为名、清高得很,怎么竟让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村姑在众目睽睽之下上下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