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昆山玉碎不改志(第3/8页)
眼下,那只信筒罪证般被呈上,而年轻督护则被一众精诚卫围在中间。呈羽端坐在他面前,身上那件银甲已完全瞧不出本来的颜色,看着能抖出二两灰,浑身上下唯有那双灰眸冷冽如初,寻常人瞥上一眼便要心下打鼓,但此刻那讲述者却平静得很,自始至终没有回避过她的目光。
“……一切就是如此。而后我们便经由莲池淤泥之下的暗流逃出,在山谷外遇到九方青青的接应,方行至此地便与诸位相遇了。”
邱陵口中最后一个字落地,帐子内是长久的静默。
呈羽眼睛微微眯起,显然在思索盘算着什么,许久才淡淡开口道。
“你说你孤身潜入西祭塔,狄墨便羞愤自焚,临死前还将东西给了你?”
“不错。”邱陵眉宇间没有丝毫退缩心虚,四周审视压迫的目光压根无法在他身上撬出哪怕一道缝来,“我所言句句属实,安谏使若是不信,大可等大火扑灭后,带人进去一探究竟。”
待火石平息,那天下第一庄只怕是烧得连灰都不剩,又怎可能还会留下什么证据线索?
空气中隐忍不发的怀疑越发浓厚,呈羽没再开口,但她身旁的精诚卫统领却替她开始了讯问。
“邱督护深受平南将军信任,也曾行走四方、查案无数,应当知晓口说无凭的道理。我等眼下与你对峙,无非是希望你能够提供更多证据线索。”
发问之人还顾及了双方脸面,但言语中的压迫之意已十分明显,他笃信这邱家长子不会听不出,若是再给不出满意的答案,那便是坐实了他的怀疑。
“魏统领连我说的话都不能尽信,又当真能信服我寻来的证据吗?狄墨一早便在山庄各处埋下雷火、火油,说明他一早便有同归于尽的心思,与我是否先行潜入并无太大干系。只可惜我未能再早一些探知到这些信息,否则金石司应当还能省下不少力气。”
狄墨自己点了一把火毁尸灭迹,金石司三千重箭不仅无用武之地,甚至从头到尾也没捞到一片灰,对方看似是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实则颇有些暗讽之意,那魏统领听后当即面上有些挂不住,语气也急促起来。
“金石司行动布局向来绝密,那狄墨却好似听到风吹草动一般、早早做了同归于尽的准备。你私自潜入山庄的时机实在太过凑巧,而那西祭塔中又无其他人能够佐证你方才所言,魏某只不过是替其他人将疑问说出来罢了。”
两方都有稽查经验,周旋的话术实在用不上,过了几招便直入主题。
邱陵缓缓抬眸,眼神中有不容回避的凌厉。
“魏统领此言可是在怀疑是我走漏了风声给那狄墨?我若当真有此意,又何须亲自走这一趟引你怀疑?安分与你们同行,再似魏统领这般事后问讯旁人,岂不是更好?”
那魏统领被驳得越发羞恼。他知晓这邱家长子与自家安谏使之间的师门关系,只道呈羽遭自己人“背叛”,当下越挫越勇道。
“魏某与那狄墨素不相识、与江湖并无任何勾连,行动时也从来都是冲在最前面,可对天起誓、于公于私都问心无愧。不知督护可也是如此?”
这位魏统领显然是金石司的老人了,阅历与经验兼有之,这番发问看似粗糙,实则犀利非常,有心人一听便知是直指邱陵复杂的出身和邱家晦暗不明的过往。若邱陵因此被激怒,他的目的便达到了。
然而他想看到的情绪并未出现在对方脸上。
邱陵环视四周,目光在那些穿甲戴胄的身影上一一扫过,似乎是要辨认他们的身份,又似乎是要记下他们的面容,而后才缓缓开口道。
“我此番南下前,虞州督监周亚贤曾代平南将军杜厉转交过一个锦囊,要我准备入天下第一庄前再打开。那封锦囊中有半封居巢军报,这半封军报是我父亲当年亲手交于他保管的,作为能证明黑月清白的最后物证。若关于黑月的事就此沉淀消退,那这半封军报永远不必拿出来,但若有人借着黑月的名号搞借尸还魂那一套,便要站出来宣告真相,而这件事只能由不是黑月中人的杜将军来做。杜将军与我父亲交好多年,十分了解黑月中人,他深知狄墨其人执念深种,轻易不可能屈服,于是将这段往事告知于我,助我在最后关头送上致命一击。事实证明,狄墨确实为此事所击溃,不知这番解释能否令诸位打消疑虑。”
此话一出,帐中瞬间一片寂静。
金石司是抱着满腔狐疑而来、发誓要从这邱家长子身上挖出些秘密才肯罢休,然而他们却没想到对方竟会这般轻而易举说出这些隐秘之事,甚至牵涉到有关黑月的过往也没有避讳,这反倒让人有些招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