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恶鬼之疫(第3/6页)
始终未曾出声的邱陵听到此处终于忍不住厉声喝断道。
“你撒谎!杜将军为人刚正,行事向来磊落,怎会做出栽赃构陷邱家的事?你不要以为将真假混杂着编些故事,便能挑拨我与平南将军府的关系……”
“我何时说过杜厉栽赃构陷了你父亲?”狄墨似笑非笑地看着邱陵,有些好奇对方听到全部真相时的反应,“焚城的决定是杜厉做的,决定将这一切揽在身上的人却是你父亲。”
“这不可能,父亲爱惜黑月胜过性命……”
“可他就是那般做了!我告诉他,就算送信的士兵渡过泛滥的河水、穿越毒瘴林、躲过流寇伏击、最终成功抵达援军大营,那些人也不会派兵营救。我要他看清那些人的真面目,看清他用性命效忠的天命王朝,看清不论居巢一战结局如何、黑月都免不了这一劫,他仍不肯拼死一搏,带着存活的将士们杀出一条生路。你所期盼的那个重生的机会,黑月从来没有拥有过。而这是你父亲当初一手刻下的结局,无人能够改写。”
在这种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时刻,一秒一忽的时间都不该被浪费,但避无可避的沉默就这样在两人之间蔓延开来。
有人在沉默中被点燃,有人在沉默中被熄灭。
邱陵退开半步,面上神情一半隐入阴影中、看不真切,而后轻声开口道。
“就算如此,你也千不该、万不该将那样东西带出居巢。这样的报复毫无意义。”
狄墨打量着对方,似乎在等待暗影爬上那张脸、将他彻底拖入黑暗之中。
“你父亲十七岁第一次立下战功时,先帝亲临南军门、携满朝文武为他接风洗尘,长街两边的人群挤塌了高楼、望断了阑干,欢呼声盖过仲夏雷鸣。不过十数年过去,他便要跪在浸透将士鲜血的土地上,解甲投戈、洗去姓名、走入孤城。他们说他没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说他好大喜功、是因为想要独揽剿灭叛军的功劳,才迟迟没有召来援军,最终导致黑月二十万大军覆灭,甚至还要焚城消灭罪证。他们没要他的性命,却已将他当众凌迟、挫骨扬灰。”狄墨低声长叹,毫不掩饰声音中的遗恨,“他让左鹚继续研究那疫病,让李青刀追寻源起之地,却只将收敛黑月将士尸骨的任务给了我。那时我便知晓,他应当已与我离心。但即使我对他已失望透顶,我也从未想过要报复他。我要报复的另有其人。”
“所以你便偷将病患血液留下,为的就是日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算是同归于尽也在所不辞。你利用天下第一庄书写罪恶名录、炮制朝中重臣的把柄,妄想制造出另一种晴风散,待时机成熟便将它倾倒给那些名录上的人,让他们沦丧堕落,要么为自己所用,要么走向毁灭。丁渺便是利用了你的私心才会走到今日。”
相比在琼壶岛上的初见,此刻的邱陵显然已知晓更多、勘透更多、觉悟更多。而狄墨在听到丁渺二字后,神情又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恼怒愤恨。
“是我利用了他!就算我对那秘方的处置有错漏,但旁人并不会比我更好。居巢大火早已熄灭,若有一日人们彻底忘记了那些恐惧,甚至倒打一耙、颠倒黑白,那我们手中必须要有能够反抗的武器。目睹黑月下场的时候,我无力与他们对抗,我隐忍负重多年,为的便是今天这一刻!他们妄想阻止我,却将你送到了我面前。而你要做的,便是纠正你父亲当年犯下的错误……”
“他没有做错任何事。”
邱陵突然开口打断,那个蜷缩在阴影中的男人仍不依不饶道。
“你不愿承认也罢、不想面对也好,终归是他亲手将黑月二字埋葬。他便是心怀愧疚,才会这么多年都不敢面对昔日旧友。如若他肯早一点站在我面前,你也不必替他承受这沉重苦果……”
“可是你的所作所为,他早就知道了。”邱陵的目光彻底归于沉静,沉淀过的真相在他心底落定,“你还记得那个被你埋入万人坑的传信士兵吗?父亲当年便拿到了那支未能送出去的信筒。他从来知晓你的谎言,知晓你瞒下信使被杀一事、谎称那封关键信报已经送出,知晓你宣告襄梁大军见死不救、为的便是逼他起兵谋反。但即使这样,他仍旧没有将那支信筒交出去,你可知为何?”
“不可能!”狄墨的神情变了,他像是一条被抛上岸的泥鳅,灵魂挣扎着想要站起,身体却似被钉在原地僵硬不堪,“他若是知晓,为何还要、还要……”
为何还要将收敛将士尸骨的任务交到他手中?又为何还要保持沉默这么多年?
“因为他想用万千黑月将士的性命提醒你,不要背叛当初誓言、堕入无法回头的深渊。因为在他心中,有远比黑月二字和邱家荣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襄梁百姓的安危。焚城的恶果必须有人来承担,而居巢一战后黑月已元气大伤,若平南、虞安二军再因此受累、武将尽亡,他日边境敌国来犯,襄梁将无兵无将可用,这才是他做出决定的真正原因。而即使知晓了你卑劣的私心,他仍没有怀疑过你对黑月的情谊。他相信你还留有初心,在他不能离开九皋的那些日子,替他完成最后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