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5页)
此时牛棚里的陶罐里正煮着野菜,现在外面野菜到处都是,牛棚大家随便都能挖上半背篓回来吃。所以他们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野菜,还有一些种在牛棚附近的蔬菜。
赵想突然出现,让众人诧异,不过他没给他们问话的机会,把食物拿出来往桌上一往。
“嘿嘿,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爷爷伯伯你们快吃,晚上我再来收拾盆子。”
赵想说完不等大家拒绝,人就跑得不见影子。
“顾老?”大家看着中间的老人,想让他拿主意。
“既然阿想都送来了,大家吃吧!吃完把鱼骨头处理好,别给阿想带来麻烦。”
顾老的意思就是鱼骨头找远一点的地方埋,别埋在牛棚附近让人起疑。
“是。”
顾老发话,大家开始吃起了鱼,喝起了汤。
心里对赵想一家的感激更胜以往,他们除了顾老之前生过一场病外,这近一年的时间他们都没生过病了。
而这一切的源头,皆是因为赵想。
这时不时送一些荤食给大家进补,因为哪怕牛棚每天要干的活又累又脏,大家的身体也还好。
连村长他们都疑惑,往年牛棚这些人都要病上几场,怎么这大半年他们啥事也没有啊?
感觉看起来身体状态要比往年好,要不是他们没长胖,村长和村支书都要起疑了。
不过这些人不生病是好事,要是像其他村子死了人,他们才麻烦呢!
因此即使心里有疑问,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两人都没管。
于是知道真相的机会就这样溜走了,未来他们也没有机会知道真相。
也就不知道赵想未来有许多人给他当靠山,更不知道他们拿赵想当自家小辈爱护。
所有的感激和恩情都报在了赵家人身上,和赵家村没太多的关系。
因为他们没有找过牛棚众人的麻烦,因此大家也没报复赵家村。双方都有默契,从不提牛棚的事。
所以世人也不知道,后世影响华夏国的大人物,就被下放在赵家村里生活。
扯完了,把注意力重新放回赵想身上。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
赵想送完鱼肉,去田里干了半天活,回来时提着自己顺便摸的田螺。
“这田螺还挺大个的,把肉砸出来,用油煮。”
赵爷爷看着大孙子提着一背篓的田螺,这玩意难弄,还费油。因此村子里没有村民愿意弄它。
主要是大家现在还有青菜吃,只要没到吃树皮草根的地步,不会费心思搞它。
“好,我去找石头。”
赵想找了几个鹅卵石回来,把田螺放在地上。
啪~
一个田螺被砸碎,露出了里面的肉和内脏。
把肉从它的内脏上面取下来扔进装了清水的盆子里。
赵想动作不慢,再加上赵爷爷的帮忙,很快一背篓的田螺就被祖孙二人取了出来。
田螺肉有些黏,所以洗的时候用了一点面粉。
洗干净的田螺先炒后炖,直到老人也能吃后,才用锅铲把它们铲起来。
“你们祖孙两个,也不晓得为啥要吃它们,忙炴得很。”
赵奶奶吃了两个就不吃了,一大锅田螺,三分之二被装在盆里,晚点送去牛棚。剩下的三分之一,赵想和赵爷爷吃得津津有味。
“好吃啊!”
赵想想到后世的嗦螺,那可是小田螺,肉更是少得可怜,可吃它们的人还是很多。
他现在吃的可是大田螺,肉比小田螺大多了。
用生姜这些除去了田螺的腥味,味道吃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在这个缺少肉食的时代,螺肉也是肉,他不嫌弃。
不仅他不嫌弃,牛棚里的众人也不嫌弃。一个吃得很开心,还用剩下的汤汁拌了青菜吃,大家都觉得好吃。
“也就这几年天气好,大家才开始嫌弃它们。换成是前些年,那时别说田里的田螺了,但凡是能吃的,连河里的河蚌都没放过。”
顾老吃着炖软了的螺肉回忆,那几年的日子才叫难过呢!
不管好不好吃,首先有得吃才行。
螺肉腥不要紧,重要的是它能吃。
那时没人会考虑用调料压住腥味,因为那时已经困难到连盐都没有了,更不要说调料了。
“阿想那时也应该出生了,不过赵家村的人应该还行,不然……”
顾老看着赵想,剩下的话他没说完,大家却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对啊,如果不是赵家村还有食物,原主根本活不下来。
本来他就不受周菊花喜欢,如果缺食物缺到一定程度,原主最先被抛弃,还是那个易子而食的子。
所以原主能活下来,算得上是老天保佑了。
对此赵想只想说,哪是老天保佑啊,是作者亲妈为了让男女主不劳而获,专门留着这个工具人给他们干活挣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