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5页)

见赵想和平时一样,大家也就不提媒人上门的事了。

“这个可以用来煮着吃,也可以用来炒着吃。”

牛棚只有几个陶罐,没有铁锅,所以最后笋子还是用来煮着吃了。

“今天你师父运气不错,在山上抓了只野鸡,我们已经偷偷收拾好了,炖了一下午就等你来了。”

赵老师给赵想盛了一碗鸡汤,用的是赵想师父的饭盒。

“谢谢赵老师。”

赵想接过饭盒,把里面的鸡肉夹回了锅里,他只喝汤。

“怎么不吃肉?”

两个鸡腿一个给了顾老,一个留给了赵想。

“爷爷伯伯和师父,你们更应该补一补,我在家里不缺吃喝,喝点汤就行了。”

赵想知道牛棚里住的人想吃点好的很难,他又怎么会和大家抢食物呢!

虽然后世有不少人说鸡汤的营养都在汤里,但是作为医生都知道,还是吃肉更有营养。

所以他才把鸡肉夹了回去,汤也倒了一半回去。

“我这些就够了,爷爷伯伯大家吃吧!”赵想几口喝完鸡汤,把饭盒还回给师父,自己又坐到缺腿桌子上复习。

“唉。”

众人叹气,为自己的困境,也为赵想的懂事。

换成是以前,他们谁也不缺几块鸡肉,甚至是家中的孩子还挑食,这不吃哪不吃的。

可是赵想呢?为了让他们多吃几口肉,愣是忍住不吃,只喝了几口汤。

有人不喜欢吃肉吗?特别是乡下一年难得吃几回肉的人,那是见到人都走不到道的啊!

可是赵想就忍住了对肉的渴望,他就没吃一口鸡肉。

越想心里越难受,本来今天有鸡汤喝,鸡肉吃,牛棚众人还挺高兴的。可是一想到他们还不知道要在牛棚里待多久,除了每天要干活外,还要让赵想这个少年照顾自己,心里自然也就高兴不起来了。

“爷爷伯伯们不用想太多,只要过了这一道坎,以后会越来越好的。也许某一天,大家都不喜欢吃肉了。”

赵想突然想到蜀省后世过年,那真是一个年过完,接下来一个月都不想碰肉。

从除夕一直吃到十五,甚至是整个正月都在吃肉,除了让自己身上的体重增加外,也让大家对肉产生阴影。

在接下来的二月,向来吃得丰富的蜀省人,开始了清淡生活。

今天炒青汤,明知炖萝卜,后来就来个番茄炒蛋吧!

总之,过完年后,蜀省人桌上的食物,都不像是蜀省人吃的。

然而大家都很乐意这么吃,因为过年的时候把大家都吃伤了。

一大桌子菜,愣是找不出一个青菜,谁吃多了不腻啊!

“那就借阿想的吉言了,以后我们国家的肉食多到吃不完。”

顾老最先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同时也对赵想的话很是赞同。

不管能不能做到,最重要的是大家不能放弃梦想。

只要朝着这个梦想努力前进,总有一天他们国家能做到的。天天吃肉,顿顿吃肉,那时的大家对肉食肯定也没那么执着了。

因为师父打了一只野鸡的事,赵想便想着去河里摸鱼。

现在是夏天,河水一点也不凉,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

那时天都还没有亮呢!

背着背篓,赵想就趁村民大多数还没起床,起床的没有出门时就来到了河边。

放下背篓,先做了一套热身运动,全身都活动开后,赵想才把衣服脱了下水。

他泳技不错,但也没敢往深水处游,只在浅水的地方抓鱼。

河里有不少鱼,因为吃鱼需要各种调料和油多,才能压下它的腥味,因此他们村下来捉鱼的只有馋狠了的少年。

没有大肆捕捉,河里的鱼数量不少。赵想动作迅速,很快就抓了几条大鱼。

他从水里冒出头,把鱼放进自己带来的背篓里,又用提前挖的牛大黄盖住,这才重新回到水里给自己好好洗了个澡,然后用带来的毛巾擦头上一身上的水,穿上衣服回家。

背篓底部也没什么水往下滴了,赵想一路平安地回到了家里。

不是没人看到他从河边方向回来,只是没有人询问。

大家默认赵想是去河边采药了,毕竟他之前也干过同样的事。

没人怀疑,赵想顺利把鱼带回了家。

“交给奶奶吧!”

知道自家大孙子不擅长杀鱼,赵奶奶亲自动手,三五两下就把六条鱼处理了。

鱼比较大,鱼头用来烧汤,鱼身用来红烧。

鱼头烧汤前还要用油煎一下,煎到两面金黄,再加入开水和生姜,烧开后小火慢炖,这样鱼汤才又白又香。

而鱼身砍成块,挂上粉油炸后,再把多余的油盛起来,然后重新下锅烹饪。

鱼煮好了不能放,赵想像做贼一样,借着上山挖药的理由,背着红烧鱼,端着鱼汤东张西望来到了牛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