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巴山夜雨 (一)(第2/3页)

南洋公学的考题出了名的刁钻,数理化好几次是全英文出题,国文这项必考科目更是难得出奇,电机工程又是所有科系中,分数最高的那一类。因此徐志怀听了周率典的话,斜睨他一眼,心里有几分不屑。

对方倒没把徐志怀的冷淡放在心上,傍晚雨一停,便又热情地跑过来,说要请他吃饭。

两人走去附近一家饭铺。由于住宿的旅社离南洋公学很近,又是周六,店内不少外出觅食的南洋学子和跟他们一样,前来备考南洋大学的中学生。

彼时,五四热潮刚过,二十六日上海两万余名学生集体罢课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他们刚一落座,就听邻桌有醉酒的学生在演讲,那人面庞通红地念诵:“……我们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破坏旧宗教,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只因为拥护那德、赛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话音方落,周围一阵叫好,众人砰砰砰地拍打着桌面,那声音简直要掀翻屋顶。店家很是苦恼,又爱惜这帮学生的爱国热情,便跑过来,挥舞着双臂,劝道:“好了好了,同学们,大家都小点声,别吵到别人。”

徐志怀一门心思扑在备考上,对众人讨论的“新青年”不感兴趣。

他取来一双筷子,在茶杯里洗了一洗,盘算着明天去街上买点礼物寄回宁波给母亲。

周率典却托着腮,兴致勃勃地听他们大谈《新青年》最新一期五月刊上鲁迅的“药”,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胡适的“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

正是血气方刚、愤世嫉俗的年纪,又恰好撞上轰轰烈烈的学运,男学生们围聚在一起,喝酒、谈天,时而振臂高呼,似乎明年、后年,甚至明天、后天,中国人就能站起来,再不必割地赔款,去受谁的屈辱!

跑堂的上完菜,又为他们斟了两杯热茶。

徐志怀蹙眉,叫堂倌换一杯凉茶,接着举起筷子,敲了敲对面人的空碗,道:“想什么?菜上来了,还不吃。”

周率典眼珠一转,冲他笑:“在想能不能从在校学生那里打听到出题的老师,然后压一压考题。”

徐志怀冷哼:“白日做梦。”

周率典耸了耸肩,仍是笑。

他喝茶,茶水刚进嘴巴,就立马被吐了回去。

“哎呦,烫死了,烫死了!”

徐志怀忍不住白他一眼。

不知周率典瞧没瞧见徐志怀的白眼,或许看到了也不在意,他连续哈了几口热气,振作起来,飞快地动起筷子,埋头吃饭。

这相见的第一面,算不上相得甚欢,也算不上扞格不入。好在两人年龄相同,家境相当,都要报考南洋公学的电机工程系,复习的科目一致,同住屋檐下,也就日益熟悉起来。两人总是一起出门吃饭,谈些考试的事情,偶尔也会谈及彼此的家庭。

周率典出身书香世家,是家中最小的儿子。

他家祖上世代从仕,最早能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江西也的确是出状元的地方。不过到了雍正后,大抵是松懈了读书,周家人渐渐变得无官可做,连当吏役都很困难,族人们便清闲下来,以收田赋为生,这样混了几代,到晚清,浙江沿海一代乍富,江西则日渐衰颓,周家人便重拾了当官的心思,开始仔细地教育起儿孙。

备考的日子又紧凑又无聊,眼见着天气一日比一日热,焦虑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强烈。

徐志怀学得实在烦了,就一个人乘车去爬附近佘山。

一次,他登山时撞见了一所女学的郊游队,领队的是一群穿黑袍的白人修女。其中一名挥舞手臂,用法文朝徐志怀喊话。徐志怀不会法文,便用英语回答。修女听了,也改用充满法式风情的英语,请他让出一条道。

徐志怀答应,侧开身,后背紧挨灌木丛。

女童们穿着统一的罩衫罩裤,头发编成辫子,盘在头上,露出额头与鬓角。

有一位女学生的似是脚不大好,走在队伍末尾,摇摇摆摆的,像只小鹌鹑。但她的头发格外的长和黑,打成的辫子盘在头顶,被太阳一照,乌亮亮的。她最后路过徐志怀,对他说了声“谢谢哥哥。”

徐志怀没看清她的脸,但声音很软糯,以致于送别女孩后,他不禁开始想:要是我以后的女儿也这么可爱就好了。紧跟着这个想法,徐志怀又想,他要是不读书,或是舅舅家没那么势利眼,跑来退婚,没准也就顺顺当当跟鹦姐儿成婚,可能连孩子都生了。但想到这里,徐志怀摇头,觉得结婚生子也不过那么一回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很没意思,不如一门心思学习,那个才是最划算最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