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词籍卷(第38/45页)

陈匪石(世宜)是当代著名词家,历任各大学教授。著有《宋词举》,曾在好几个大学用作词学教本。《声执》上下两卷,是他的遗著,上卷专论词的声律、韵律,很有精到的见解,我们现在把上卷全文发表在这里,供词律研究者参考。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研究古典文学批评的“热门” ,有关论文已见过不少。我们收到两篇关于王国维的评论。陈兼与先生是老一代的词家,他近来写了一部《人间词话述评》,抒写他自己的意见。原文甚繁,这里发表的是一个节本。安徽师大中文系的祖保泉同志对王国维的词首先进行了评论。我们把这两篇论文发表在一起,为王国维研究备一说。

《词学》打算每辑转载一些台湾及国外的词学论著,以促进这一专题的文化交流。本辑译载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松浦友久教授的关于“越调诗” 的研究论文。它给我们一个信息,原来张志和渔父词这种形式的诗,在日本当时曾名之为“越调诗” 。这个名称,对诗词分化的历史很有关系。本刊第二辑将发表施蛰存关于张志和、船子和尚的渔父词的札记,以资参证。

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词还不是一块大园地。但从近年报刊论文中看来,词的问题却已出现了不少。关于词的起源、风格、流派,时时有新的论争。我们为贯彻双百方针,追求真理,愿意将本刊向各方面持有不同观点的作者提供共同的论坛。本刊将不是词学研究的“一言堂” 。即使本刊编者也参加讨论,他的观点也只是个人的,而不是代表本刊的。这一情况,将来可能会引起误解,我们以为有必要在此先作申明。

一九八一年二月

(4)《词学》第二辑编辑后记

《词学》创刊以后,承各方面读者来信推许,以为是继《红楼梦集刊》而起的又一个古典文学专题研究刊物。许多读者对第一辑的内容和形式提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使我们有所遵循,考虑逐步改进。

现在,我们将第二辑呈献给读者。这一辑是早已编好了的,编辑体例,仍和第一辑相同,没有什么增减。论述部分,收入从各个角度研究词学的文章十二篇。

宛敏灏先生作《张孝祥年谱》,已历二十馀年,近年才写成定稿。全文凡四万字,对张孝祥的生平、行事,诗、词、文的年代、社会、生活背景,已了如指掌,为《于湖词》的研究者做好了基础工作。本刊将分两次刊毕全文。

夏承焘先生写日记数十年不辍,其中有关词学者特多,故以《学词日记》为题,付本刊逐期发表。本辑所载为一九三一年七月至九月的日记,为前辑所载的续稿。

《唐词长调考》的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助教,本文是他的硕士论文。原文甚长,我们请他另写一个节本,供本刊发表,和香港学术界互通声气。

豪放与婉约,是概括宋词的两种创作风格。本刊集中发表了三篇论文,对这两种词风各有不同的探索。

此外诸文,论及周邦彦、刘龙洲、张志和,也论及宋人的咏物词。这些文章,都有各人的心得。

《苏轼初期的送别词》的作者西纪昭是日本汉学家,译者孙康宜女士是台湾学者。现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著有《晚唐至北宋词学发展史》(英文本)。此译文曾发表于台湾出版的《中外文学》(1978年10月),我们据以转载,以介绍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

张炎的《词源》是宋人所著词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其上卷中有《讴歌要旨》歌诀八首,论到唱词的方法。这八首歌诀,因为词的唱法早已失传,故现在已很不容易了解。四十年前,冒鹤亭曾作过注释,词学界似乎无人议其是非。赵尊岳(叔雍)是况周颐的门人,旅居新加坡时作《玉田生〈讴歌要旨〉八首解笺》,对这八首歌诀作了新的注解和笺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又作了些字义方面的补充。此两文均发表于《词乐丛刊》第一集(1958年香港版),我们现在据以转载,供国内词乐研究者参考。

汪旭初(东),龙榆生(沭勋),都是著名词人,也是词学研究者。他们故世多年,遗稿颇有散失,我们正在搜集他们的遗著。本辑发表了两篇,都是值得珍视的。《支机集》是差一点就会亡佚的明末词集,船子和尚的拨棹子三十九首,一向没有人发现,我们作为词学文献分期发表,使它们得以广为流传,不至绝迹。

本辑文字,长达万字以上者,仍然较多。我们希望寄稿作者,尽量约束,不要冗长,使我们便于增加篇目,充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