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词籍卷(第30/45页)
本刊故编委张伯驹生平作词逾数千首,晚年自为编定,存千馀首,分为六集。解放以前所作曰:《丛碧词》,解放以后所作曰:《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其一生盛衰、遭遇、流徙之迹,可按词而得之。《丛碧词》曾有木刻本,油印本,馀五集则初印也。
《词集》已由中华书局用繁体仿宋字排印出版,卷端有周汝昌序,卷尾有楼宇栋后记。
(79)乔大壮手批片玉集 黄墨谷录 齐鲁书社 一九八五年五月
乔曾劬,字大壮,四川华阳人,为前辈词家。四十年代,任中央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应许寿裳之邀,去台湾大学任教。许被狙击而死,大壮不得意,归,自沉于苏州。年五十六,时为一九四八年七月三日。
大壮词有《波外乐章》四卷,未刊行。仅《雍园词钞》中发表其数十首。其弟子厦门黄墨谷藏其手批周邦彦《片玉集》,今由齐鲁书社影印流传。原迹后附黄墨谷过录批语清本,以便览诵。
书后附唐圭璋《回忆词坛飞将乔大壮》及黄墨谷之《先师大壮先生遗事》并《后记》,于词人身世及艺事有详细介绍。
(80)梦秋词 汪 东著 齐鲁书社 一九八五年七月
前辈词人汪东,字旭初,别署寄庵,江苏吴县人。早岁在日本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民国建立后,历任内务部佥事,浙江象山、于潜、馀杭等县知事。抗战期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礼乐馆馆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中央大学教授、文学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政协委员会常委,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主任委员、江苏省委副主任委员。一九六二年,曾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授词学。一九六三年逝世。
汪氏以词蜚声国内,为一代杰出词人,生平作词,多至四千首,夏敬观称其词“潜气内转,开合自如,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梦秋词》二十卷,凡词一千三百八十馀首,为汪氏晚年自定写本。今由齐鲁书社用原稿影印传世,洋装一巨册,为近年所出词籍精本。
(81)唐宋词风格论 杨海明著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三月
此书从文学创作的风格角度论词,分上下二编。上编为“唐宋词的主体风格及其变革” 。下编为“杂论” 。唐圭璋为撰序言云:“自来治词学者,有词选、词论、词史、词集考订、词人年谱之作,然尚未见有专从风格入手,作纵横谈者。海明此书,亦史亦论,寓史于论,实为首创。既有宏观之综述,又有细密之论析,融研究、评论、赏析于一炉,自出新意,颇有创获。” 以此为介绍,可不烦多赘。
(82)爱国词人辛弃疾 邓乔彬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五月
此书为普及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传记,全书六万字,分为七章,以浅显的笔调,叙述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作品,后附《生平大事年表》。适宜于青少年阅读,为《祖国丛书》之一。
此书有关于辛弃疾之插图多幅,由济南市博物馆供稿,颇能助读者兴趣。
书前后无著者序跋,插图亦无目录,正文第一章之始,无序引语,使读者在阅读之前,犹不知辛弃疾为何许人。此为本书之缺点。
(83)填词要略及词评四篇 陈声聪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六月初版
此书是帮助青年学习填词的指导书。箸者以为词之所以美,主要在它的格律和声韵较诗繁复,故学习作词,不能不具备格律与声韵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此书内容共分七个部分,凡十二章:1 总述。2 3 音律。4 5 结构形式。6 7 技法。8 品藻。9 词籍。10 欣赏。11 12 馀论。其中技法二章,尤其是经验之谈。
另有词学论述四篇:1 读词枝语。2 闽词谈屑。3 论近代词绝句。4 《人间词话》述评。其2与4,皆曾在本刊发表过。
著者陈声聪(兼与)为老一代诗人,早年即负诗名。近十年间,雅好填词、论词,遂有此著。今年已出版其《兼于阁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乃其论诗之作,此书则为其论词之绪馀也。
(84)疏影楼词(清)姚 燮著 沈锡麟标点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八月初版
姚燮,字梅伯,浙江镇海人,晚清词家。梅伯于艺事多能,书、画、诗、词、曲,无不精擅,生当鸦片战争、太平军起义、戊戌政变,政治、民生动乱之时,其诗词中均有记录或反映。《疏影楼词》五卷,乃早年所作。初刻于道光十三年,光绪初有重印本,今已不易得,惟已收入陈乃乾所编《清名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