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活里没有主角(6)(第2/5页)
忽然听见面前的水里扑通一声响。
一尾大黑鲤腾空而起,溅起水花来。
“我说,哥儿几个,这别不是李鱼显灵了嘿!”有人低声道。
我把身边的酒瓶拿起来,瓶口朝下,白酒咕嘟嘟洒在水里。
“李鱼,你也喝点儿吧!”
十六年前,我并不在北京。
那时候因为父亲去世,不得已寄宿在外地亲戚家中。
居住地是座古城,一江横亘,地分两半,江水滔滔,上衔白河,下流长江,水势豪壮。像我们这种北方孩子,很少有机会瞧见真正的大江大河。
亲戚是个好心人,千里迢迢从北京领了我过去,在当地的学校报了名。因为距离开学还有段时间,于是又专程带我在城市里转了转,顺便去瞧了瞧江景。
江面很宽,江水远看过去是碧绿的,走近了却发现极清,虽然岸边长着些当地称为“绿萍子”的东西,可并不脏。
正值夏天,不少人在江边,有的是散步纳凉,有的是下水游泳。
有几个孩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们不是沿着江边修好的台阶下水,而是跑远了,站在高处,直接抱着膝盖往下跳。
大声叫一嗓子,然后坠入水里,像是小炮弹钻了进去。
胆儿大得惊人。
其中有一个孩子,皮肤黝黑,沾上了水以后,再由太阳一晒,真是活脱脱跟身上长了层鱼鳞似的。瞧着他游泳,简直是种享受,当地人把游泳的“泳”字读作“韵”的音,要说起来,这孩子游泳还真有股韵律的感觉。
他游的不是常见的自由泳、蛙泳,更不是狗刨,那动作说不出来的舒展,看上去不是他在划水,而是水托着他。
这景象让我这北方土生土长的旱鸭子瞧了,真是心生惆怅。
亲戚家离着江边不远,有空我常去转转,但凡我往江边走,就一定能瞧见那游水的小子。没曾想,开学以后,我俩照样能打照面儿。
开学第一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了自我介绍,老师安排我搬了桌子找位儿坐下。
我瞧了眼坐我后排的人,正好是我在江边见着的那小子。
我是新来,想着应该先说话,刚想打声招呼。
他却抢着开了口。
“嘿,老乡!”
后来仔细聊聊,才知道这位是河北人,小时候在白洋淀长大,后来跟着父亲到了这里讨生活,开始也是投奔亲戚,后来扎下根儿了。
我对他说,你游泳的功夫太棒,我不会,只有羡慕的份儿。
他笑着说,想学?我教你啊!
说实话,我应该感谢他,这是个典型北方性格的孩子,能说善侃,经由他的介绍,我很快融入了学校环境,也认识不少新朋友。但我平常和他在一起玩儿的机会却并不多,因为他住在船上。
我去过他的家,就是那条船。
两层,底层是货仓,上层是住家儿,吃喝拉撒都在那儿。
他爸以捕鱼为生,原来在白洋淀就这样,一条船,一张网,就能活。等到了这边,虽然地方不同,但手艺相通,等做的好了些,又开始从事鱼货的批发买卖。
说起来这小子的爸也是个有意思的人,河北口音极重,谢顶,像条胖头鱼,张口闭口就是:这小子,跟他妈鱼一样!
也许是因为打鱼为生,再加上小子他爸说,这小子刚出生就全身黑不溜秋,滑了吧唧,跟条黑鲤鱼似的。
所以他爸给自己凫水如鱼的儿子起了个名字——李鱼。
李鱼游泳的功夫,连他爸都夸。
第一次去他家船上吃饭的时候,他爸妈用铁锅炖了个大鱼头,又拿白酒出来,说喝一点儿,边吃边喝,顺带着就讲起李鱼这小子来了。
说是李鱼七八岁的时候,刚搬到这儿不久,李鱼他爸带着他去河边洗澡。他爸先下去洗了,把李鱼托付给在岸上的朋友照看。
但那朋友是个马虎蛋,把这孩子放一边玩儿,自个儿又和其他人聊起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