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埃及的干亲家(第3/4页)
这里我毋需多说。这个剧里刻画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撒谎者、十足的坏蛋、告密者、特务、伪君子、色鬼、勾引别人妻子的诱惑者。这样一个显然是社会上害群之马的人,不是别人,乃是一个神职人员——教士。他的话里充满了甜蜜的虔诚的言词,更有甚者,这个人物每做一桩下流勾当都要从圣书中引经据典地加以旁证!
我认为没有必要絮絮多言。观看此剧演出的有国王、王太后——一个笃信宗教的妇女,还有无数的宫廷大臣。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早些时候煊赫一时的宗教团体圣餐会的热心成员。这个圣餐会当时在法国在保卫宗教和风俗纯正上,其活动范围发展得那样广大,以致于政府一度想封闭这个宗教团体。
这个描写达尔杜弗的喜剧,刚开演时,受到普遍的赞扬和善意的关注,但是这一切很快就变得使人们非常吃惊了。在第三幕结束的时候,观众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想,有些人甚至闪现了这么一个念头,也许莫里哀先生神智不大清醒吧!
当然,宗教界人士中来的有各式各样的人。譬如罗克特神甫,后来成了奥登地区的主教,此人莫里哀早在令人难忘的朗格多克时代就认识他,那时候他在全体信徒面前表现的行为极其下流;还有过去的律师沙尔皮,现在成了传教士,当时正在勾引宫廷药剂师的妻子;另外还有一位著名的波尔多地区的圣芳济派神甫,名叫伊季耶,他在投石党运动时期以骇人听闻的出卖行径而臭名昭著,以及其他一些人。但是要把莫里哀在舞台上所描写的东西重新叙述一番……不,你们得承认,这对大家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吃尽苦头的上流社会的侯爵们对于国王把他们像租赁出去一般,让莫里哀任意讥讽辱骂,已经习以为常了。斯卡纳赖尔们、小店铺老板们也受到达尔杜弗同样的遭遇。……但是,在《伪君子》中,莫里哀却闯进了他不该染指的领域。
愤怒的情绪异常迅速地滋长起来,表面上却是死一般的寂静无声。可是,发生了一桩前所未闻的事件。这位帕莱·罗亚尔剧团的喜剧演员由于大笔一挥却破坏了,并且终止了凡尔赛宫的游园活动:王太后退出了凡尔赛宫表示抗议。
以后事情变得十分严重起来。国王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身披大红袍的人,他不是别人,而是巴黎的大主教——阿尔杜延·德·鲍蒙·德·佩列菲克斯红衣主教。他十分坚决而严肃地请求国王立即禁演《伪君子》一剧。圣餐会只说明一点,那就是,它说莫里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这是国王一生中第一次和仅有的一次,使他在观剧之后感到惊诧、惴惴不安。
于是,有了一个机会,使得这两位干亲家单独地呆在一起。有好大一会儿,他们两人默默地互相凝视着。从幼年就养成说话简短明了习惯的路易十四突然觉得,话有点说不出口。国王凸出嘴唇斜眼望着这位面色发青的喜剧演员,脑海里泛起了这样一个念头:“然而这个莫里哀先生真是有趣得很!”
这时候,喜剧演员自己说出下面的话:
“嗯,陛下,我想恭请国王恩准上演《伪君子》。”
这位国王干亲家感到大吃一惊。
“可是,莫里哀先生,”国王带着很大的好奇心,望着对话人的眼睛,说道,“大家一致肯定地说,您的剧本里有讥讽宗教和神祇的地方……”
“斗胆向陛下报告,”同国王结成干亲家的这位演员诚恳地回答道:“信教敬神这件事,有真的,也有假的……”
“原来这样,”教父一面回答,一面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莫里哀,“然而,请您恕我直言,大家都说,您的剧本里分不清楚,您讥笑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宗教?是讥笑真的呢?还是假的?看在上帝面上,请原谅我,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永远彬彬有礼的国王补充说道。
两人都默然不语了。过了一会儿国王说:
“所以,我请你不必上演这个剧了。”
国王草草结束了这个游园会,于5月16日驾临枫丹白露。莫里哀随驾前往,而紧跟在莫里哀后面的是日益喧嚣的《伪君子》事件。
在枫丹白露观看《艾丽德公主》一剧的人们中间,有罗马教皇的特使,还有前来法国谈判的他的亲戚基治主教,主教很喜欢《艾丽德公主》这个戏,于是莫里哀通融了一番,使主教邀请他朗诵《伪君子》。于是,莫里哀给主教读了这个剧本,使大家惊诧的是,教皇使节很客气地说,他在这个喜剧里没有发现有什么不能容许和亵渎宗教的东西。主教的评价使莫里哀得到很大的鼓舞,他觉得似乎有可能从神职人员那里取得对剧本的庇护。但没有如愿以偿。国王在枫丹白露刚刚安顿下来,马上便有人向国王递交了在巴黎很快印好的圣·瓦尔福洛梅教堂的教士皮耶尔·鲁列神父的呈文。呈文上收信人是这样写的:“谨呈世上最光荣的国王——路易十四陛下亲启”。——信的内容全部是涉及《伪君子》剧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