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4/6页)
“不过这个情节中最有意味的是六条御息所丝毫没有察觉自身化为活灵。恶梦醒来,发现长长的黑发上沾有从未闻过的焚香味儿,她全然不知所措。那是诅咒葵上时所焚之香的气味儿。她在自己也浑然不觉的时间里跨越空间钻过深层意识隧道去了葵上寝宫。六条御息所后来得知那是自己的无意所为,遂出于对自己深重业障的恐惧而断发出家了。
“所谓怪异的世界,乃是我们本身的心的黑暗。十九世纪出了弗洛伊德和荣格,对我们的深层意识投以分析之光。而在此之前,那两个黑暗的相关性对于人们乃是无须一一思考不言而喻的事实,甚至隐喻都不是。若再上溯,甚至相关性都不是。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世界大部分笼罩在不折不扣的漆黑之中,其外部的物理性黑暗与内部灵魂的黑暗浑融一体,亲密无间,就是这样——”说着,大岛把两只手紧紧贴在一起,“在紫式部生活的时代,所谓活灵既是怪异现象,同时又是切近的极其自然的心的状态。将那两种黑暗分开考虑在当时的人们来说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不再是那个样子了。外部世界的黑暗固然彻底消失,而心的黑暗却几乎原封不动地剩留了下来。我们称为自我或意识的东西如冰山一样,其大部分仍沉在黑暗领域,这种乖离有时会在我们身上制造出深刻的矛盾和混乱。”
“你山上那座小屋周围是有真正黑暗的哟!”
“是的,你说的对,那里仍有真正的黑暗。我有时专门去那里看黑暗。”
“人变成活灵的契机或起因经常在于那种阴暗感情?”我问。
“没有足以导致这种结论的根据。不过,在才疏学浅的我所了解的范围内,那样的活灵几乎全部来自阴暗感情。而且活灵那东西是从剧烈的感情中自然产生的。遗憾的是还不存在人为了实现人类和平和贯彻逻辑性而化为活灵的例子。”
“那么,为了爱呢?”
大岛坐在椅子上沉思。
“问题很难,我回答不好。我只能说从未见过那样具体的例子。比如《雨月物语》中‘菊花之约’的故事,读过?”
“没有。”我说。
“《雨月物语》是上田秋成在江户后期写的作品,但背景设定在战国时期。在这个意义上上田秋成是个retrospective或者说有怀古情绪的人。
“两个武士成了朋友,结为兄弟。这对武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因为结为兄弟即意味着生死与共,为对方不惜付出性命,这才成其为结义兄弟。
“两人住的地方相距遥远,各事其主,一个说菊花开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都将前去拜访,另一个说那么我就好好等着你。不料说定去拜访朋友的武士卷入了藩内纠纷,沦为禁锢之身,不许外出,不许寄信。不久夏天过去,秋意渐深,到了菊花开的时节。照此下去,势必无法履行同朋友的约定,而对武士来说,约定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信义重于生命,那个武士剖腹自杀,变成鬼魂跑了一千里赶到朋友家,同朋友在菊花前开怀畅谈,之后从地面上消失。文笔非常优美。”
“可是,为了变灵他必须死掉。”
“是那么回事。”大岛说,“看来人无论如何是不能为了信义和友情而变成活灵的。只有一死。人要为信义、亲情和友情舍掉性命才能成灵,而能使活而为灵成为可能的,据我所知,仍然是邪恶之心、阴暗之念。”
我就此思索。
“不过,也可能如你所说,有为了积极的爱而变成活灵的例子,毕竟我没有很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未必不能发生。”大岛说,“爱即重新构筑世界,这上面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嗳,大岛,”我问,“你恋爱过?”
他以怪异的眼神盯住我的脸:“喂喂,你把人家看成什么了。我既非海盘车又非山椒鱼,是活生生的人嘛!恋爱什么的当然有过。”
“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我红着脸说。
“知道知道。”说罢,他亲切地一笑。
大岛回去后,我折回房间,打开音响,把《海边的卡夫卡》放上转盘,转速调在45,放下唱针,边看歌词卡边听着。
《海边的卡夫卡》
你在世界边缘的时候
我在死去的火山口
站在门后边的
是失去文字的话语
睡着时月光照在门后
空中掉下小鱼
窗外的士兵们
把一颗心绷紧
(副歌)
海边椅子上坐着卡夫卡
想着驱动世界的钟摆
当心扉关闭的时候
无处可去的斯芬克斯
把身影化为利剑
刺穿你的梦
溺水少女的手指
探摸入口的石头
张开蓝色的裙裾
注视海边的卡夫卡